金 紅
(沈陽市輕工藝術學校 遼寧 沈陽 110000)
人類生活的世界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色彩與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在色彩作品中融入情感才使作品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蘇聯偉大的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其生動的比喻高度評價了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國《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育應從單純重視傳授知識轉向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又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將情感教育帶進了教室,把它滲透到了色彩課教學中。在色彩課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愛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情感、審美、繪畫的技能都得到全面的發展。下面我結合色彩課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色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融洽、溫馨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我們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召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學氛圍,觸動學生的情感,引發共鳴。讓這份情感快速發酵,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因素,感染課堂上的每一個人。在上課時,我采用的方法是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面對面的進行交流與指導,與學生建立親近的關系,最大限度的了解每一個學生。講臺不再是學生和老師情感交流的分割線,師生的關系更平等、更融洽。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場合下產生。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在色彩課教學中,知識點前后連續性強、跨度大,學生容易生疏。我采用的方法是開課前,復習與本節色彩課有關聯的知識點,既是對以前課程的一個復習,也能有效開始本節課的新授。如用民間藝術圖片來講解色彩搭配,在復習上節課知識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選出自己喜歡的圖片色彩來進行重新的組合,大膽地進行配色,然后展示給全體同學并說明這樣配色的原因,經過分組練習,同學們選出幾組公認的漂亮的色彩搭配,并集體討論色彩為什么這樣搭配漂亮、合理。這樣既加深印象,又能調節課堂氣氛,整個的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既節省了時間又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
在營造美的教學環境方面,主要是要營造學生喜歡的藝術氛圍,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體驗美術作品中色彩與生活中的色彩美感,將生活中色彩搭配的佳作與色彩知識緊密聯系起來。色彩知識豐富且抽象,而使學生能比較清楚地了解色彩知識,并且樂于接受是教學的關鍵所在。為了擴大學生對色彩運用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帶學生做色彩游戲:在白紙上進行任意的色彩調配,要求每一個人都調配出不同的色相、明度、純度。讓學生重新了解顏色的調配,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色彩的認知,也改變了學生在初學色彩時配色單調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了色彩真正的魅力。
情感是創作的原動力,是作品的生命力。葉圣陶曾說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好的作品是作者情動于中,溢于言表的產物。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體驗美術作品,讓情感在審美實踐中逐步發展與豐富。在色彩創意課上,我先讓學生欣賞一組創意色彩作品,學生看后都贊嘆這些作品的精致、美麗。隨后向學生展現了一張殘疾人正在作畫的照片,告訴他們剛才所看到的作品就是這位殘疾人設計出來的,學生聽了都非常驚訝。趁著這機會我就鼓舞他們:“這樣身體有殘疾的人都能將畫畫得這樣精彩,我們同學也應該可以做到。現在可能還不熟練,但只要大家肯學,肯練,一定能行。”最后向學生講述創意色彩的繪畫方法和設計……通過介紹和欣賞,學生對創意色彩有了進一步了解,同時也激發他們對創意色彩的喜愛。
成功是人心理發展的需要,每個學生都有對成功的渴望,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個孩子,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認可。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色彩課的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滿滿的自信心。在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出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對學生的回答、作品進行評價時,要盡量以表揚鼓勵為主,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感受。剛學習色彩的學生,往往憑直覺把樹畫成綠色、天畫成藍色、花畫成紅色等,而且多采用平涂的方法。當問他們為什么要這樣畫時,他們的回答很干脆——看到的就是這個顏色。我引導他們:藝術家要把別人看不到的色彩歸納并豐富的表現在畫面上。然后,把大師的作品和他們的作品放在一起,讓大家共同比較優劣。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作品和優秀的作品之間存在著的差異性。并且隨著訓練的深入,學生漸漸也能表現出色彩的豐富變化,作品也隨之生動起來。發現學生優秀的作品,要及時的給以肯定與鼓勵并展示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情感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催化劑。而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靈活生動地教學。讓我們的教學活動充滿陽光和活力,為學生點亮知識的燈火,照耀心靈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