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芳
(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南田小學 河南 安陽 455000)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于讀古書。”安陽歷史悠久,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誕生地;中國文字博物館、袁世凱墓、岳飛廟、羑里城、馬氏莊園、曹操高陵所在地;擁有秦氏絹藝、湯陰剪紙、滑縣木版年畫等非遺產品和民間工藝品;安陽的崔派藝術是河南豫劇的六大流派之一。這些特色地方文化,使這座古都熠熠生輝,獨具魅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利用和開發。”這些珍貴的文化是學校各科開展實踐活動的重要資源,對少年兒童進行地方文化熏陶的重要素材,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將祖先創造的輝煌歷史保護好、傳承好,讓古都文明古都文化得以延續,使其代代相傳。因此,我們要深入的對其進行挖掘和利用,并結合各學科特點,賦予它新的時代氣息,從地方文化資源中尋找出能深刻影響少年兒童成長的精華,在各科實踐活動中落在實處,從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培養濃厚民族情感和愛國愛鄉的新一代,形成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支柱奠定基礎。
我們課題組教師立足于學科教材,挖掘教材中能和安陽優秀地方文化結合的教學切入點,比如: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第四單元和祖國的秀麗河山有關,統編本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中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在教學時,二年級的李穎老師就開展了“安陽優美風光展覽”的活動,讓和家長一起收集安陽風景圖片,一起制作PPT,在班級里講述安陽秀麗風光;開展了“舌尖上的安陽”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安陽。統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的口語交際是《講述歷史名人故事》,楊素敏老師就結合教材開展了《走進安陽歷史名人》的活動。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第十課是做年歷,王紅英老師就帶領孩子們設計了很多富有安陽地方文化特色的年歷作品。人音版四年級上冊《音樂》第二課主題是“家鄉美”,周麗老師就教孩子們說方言,唱童謠,唱小曲兒。這樣以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為媒介,挖掘充分利用安陽的優秀地方文化資源的切入點,并開展相關的學科實踐活動,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科實踐活動更加扎實,也沒有增加學生和教師的負擔。同時,由教材內容延伸拓展到生活和社會,可培養學生豐富、敏銳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把學科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把課內與課外有效溝通起來,有利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討論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綜合性學習。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了教材中能和安陽優秀地方文化結合的教學切入點,還不能直接去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要合計生動有趣的課例。這樣的課例就是開展學科實踐活動的引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孩子們對安陽優秀地方文化的興趣,教給孩子們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等。例如二年級李老師的《舌尖上的安陽》的教學,先是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安陽美食的名字,又讓學生回憶你在哪里和誰一起吃過什么安陽的美食,還記得味道嗎?你的心情,你吃過之后的想法等,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激發學生想交流安陽美食的欲望,然后教師介紹安陽美食有趣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安陽美食不僅美味,還很有趣。最后教師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安陽美食卡,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吃過的安陽美食,課下也制作美食卡。這樣一節課的教學只是一個發光點,相關的實踐活動就是它發出的光線,最終會形成一個光亮的火球,照亮更廣的地方,讓安陽優秀地方文化溫暖更多學生的心靈。
我們學校位于城鄉結合部,過年過節有濃厚的傳統習俗氛圍,周邊村莊的村名都特別有趣,還有五個村一起過的三月二十一廟會,有流淌數百年的萬金渠等。這些獨特的地方文化資源,成為了我們寒假組織學生開展地方文化進校園相關實踐活動的內容,也成了我校學生了解自己生活的村莊,了解自己身邊的河流,了解自己周圍的民俗,了解安陽地方文化魅力的橋梁。利用寒假實踐活動,我校五年級的孩子們通過微信采訪老人,通過網絡搜集資料,形成了對萬金渠、三月二十一古廟會的一篇篇作文。
又如安陽有許多地方傳統體育游戲,比如:“丟沙包”、“跳格子”、“丟手絹”、“抓石子”、“滾鐵環”、“打陀螺”“跳皮筋”“挑小棒”、“打彈珠”等等,像“丟沙包”、“跳格子”“丟手絹”等體育傳統游戲,能促進學生走、跑、跳、鉆等大肌肉動作;“抓石子”、“滾鐵環”可以發展學生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協調;挑小棒鍛煉學生手指小肌肉,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等。教學中,老師密切結合教學內容、活動場地、教學時間段選取適當的體育傳統游戲,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些多彩的傳統體育游戲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讓一些學有特長的學生有展現自我的機會,而且還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意識。
總之,地方文化豐富多彩,利用以上策略開展人文學科實踐活動,讓安陽優秀地方文化走進學生的生活,使他們心靈受到洗禮和浸潤,審美情操得到了陶冶。他們開始對家鄉的文化產生一種獨特的情懷,有了作為安陽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