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莊
(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葛坡鎮中心校 廣西 賀州 542703)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這些孩子在生活、教育、學習、安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設,雖然在社會各界、政府的共同的關懷下,留守兒童面臨的一些基本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1.1 關愛服務體制不健全。目前,我國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還需要完善,缺乏政策的支持及推進。一是政策機制不健全,針對性不強。雖然各地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來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但是在政策在制定時,不夠精準,沒有結合留守群體的自身特征,導致在政策被執行時有偏差。二是行政機制不完善,執行、監管力度不夠。很多關愛服務機制都是流于形式,比如留守兒童的定期探訪制度,采取密集關愛、臨時關愛、捐贈物資等形式,以為這樣就算很好的關愛留守兒童[1]。留守兒童需要的不是密集的關愛,今天這個單位來關愛,明天那個單位來關愛,也不是物資上的捐贈,而是精神上的關懷,這樣不僅會導致政府失去公信力,也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心理成長。
1.2 關愛服務供需失衡。留守兒童的關愛需要社會各個主體廣泛參與,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多方支持。在進行關愛時,應考慮留守兒童的主觀需求。在實際情況中,各政府主體、社會組織大多是在重要節假日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不僅為留守兒童帶來各種禮物,也進行了心理上的慰問,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了溫暖。雖然這些關愛服務活動為留守兒童帶來了快樂,也給他們提供了物質、精神上的支持,但是都具有時效性,往往都只是在重大節假日才能得到關愛,卻不能改變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缺少平時的關愛,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落差。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單位部門、組織往往都是為了政績或者完成任務,這些短期慰問與留守兒童對關愛服務的長期需求是不相符的。
留守兒童的關愛需要穩定的經費支持,我國的留守兒童的數量決定了這是需要一大筆費用的。因此在現實中,由于經費的限制,導致學校、社會、政府等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程度,與留守兒童對關愛的需求,還是有一定差距。
2.1 政府職能的發揮不徹底。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大。留守兒童的關愛的主體是政府,各項關愛服務工作需要靠政府來主導,雖然目前各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針對留守兒童關愛的政策,為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推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從總體看,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在政策制定時沒有考慮基層的需求,執行時仍停留在對政策的解讀層面,缺乏對具體如何開展關愛服務的說明。其次是資金支持力度有限。有些地方政府由于對留守兒童關愛不夠重視,導致在經費撥付方面,往往只流于表面,導致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資源整合度差,關愛工作開展難。最后是針對留守兒童的保護機制缺乏。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學習生活中缺乏監管,容易受到安全方面困擾,針對留守兒童的保護機制的欠缺,導致在面對留守兒童的安全突發問題時,不能及時響應[2]。
2.2 家庭監護不到位。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都是由于父母的監管不到位造成的,家庭的關系不和諧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父母的分離以及家庭的變故,都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響。很多父母也認識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地點等因素,導致與孩子團聚的時間少,打電話也比較少。據了解,大部分的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外出務工,有的存在婚姻上的問題,對孩子關心的比較少,基本上都是由長輩爺爺奶奶帶孩子。老人由于年齡大,基本上沒有收入,且文化程度低,很難讓孩子在生活上、學習上有好的照顧。這些都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影響。有的雖然保證給孩子很好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家庭教育不只是物質上的保證,更多的應是對孩子精神上的照顧。
2.3 學校教育關愛不足。學校作為孩子成長環境的重要性僅次于家庭的場所,承擔了孩子學習、教育的雙重責任。在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學校對留守兒童關愛不足。首先是教育條件的限制,在很多農村的中小學,由于條件有限、經費不足等問題,使得留守兒童生活上、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其次是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雖然現在我們都提倡素質教育,為孩子減輕作業負擔,但是受到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學校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考評老師的依據,這使得老師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從而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有些留守兒童由于從小缺少父母監管,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更容易受到老師的忽視,缺少必要的關愛[3]。
2.4 社會關愛保護失位。一是社會制度不完善,導致較多的不良少年出現,對留守兒童產生不好的影響,使其誤入歧途。二是受網絡的影響,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關愛,易受互聯網的影響,在網絡中尋求慰藉。三是玩手機游戲,整個社會都是手機的時代,人們走到哪都在玩手機,這對留守兒童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其也會沉迷于手機,影響其學業、身心健康。
3.1 強化政府職能,健全關愛機制。首先要促進農民工的返鄉就業創業,創造有利的條件和資源,使得外出務工人員愿意回鄉創業,增加經濟收入,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其次要合理制定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根據基層的需求合理制定政策,增加政策的執行力。還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整合資源,為留守兒童關愛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健全留守兒童保護機制,建立留守兒童應急保護機制,為留守兒童提供安全保護,應對各種突發的安全問題。
3.2 強化家庭監護。發揮家庭在留守兒童成長中主體的作用,根據留守兒童家長的需要,鏈接資源,為其提供指導服務,聯合多部門,共同加強對家長的幫扶力度,提倡外出務工的父母多與子女聯系,關心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定期與孩子通電話等。同時父母應注重婚姻的維系,維持和睦的家庭環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3.3 提高學校教育關愛。首先是改善物質條件,為留守兒童提供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其次是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轉變以學習成績為主的思維,注重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加強對留守兒童學習、精神上的關愛。
3.4 增強社會關愛保護。一是完善相應制度,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二是規范網絡管理,防止兒童沉迷于網絡。三是在全社會提倡家長少用手機、多陪孩子的行為,全社會營造遠離手機的氛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好的環境。
隨著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設,留守兒童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只有全方位的解決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更好的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國家、社會、個人都應共同努力,不斷探索關愛留守兒童的新路徑,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