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英
(貴州省貞豐縣第一小學 貴州 貞豐 562200)
在“先學后導、合作探究”這一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思考和表達,并努力拓展教學內容。在這一基礎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才能有所提升,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先學后導和合作探究這兩個關鍵詞為基點,對文章主題進行具體說明。
自學包含教學方法的指導,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導學案的應用。當學生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之后,引導學生自由閱讀文章,并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有效的信息。因此,經過這一實驗得出了重要的結論,在教學初期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通過閱讀文本,深入文章信息,在掌握一定方法之后形成自學的良好習慣,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這一階段的實現,重點在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經過筆者以往的教學經驗發現:在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帶領學生認識文章,之后過渡到學生自主學習,在這樣的方式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會大幅度提升。例如在學習《鄉下人家》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開始教學:第一,默讀全文,調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能深入把握文章內涵,不能全部理解文本內容。當學生遇到問題之后,其求知欲望被徹底激發了出來,因而有了深入閱讀的想法。第二,尋求教師幫助,強化理解。有了閱讀欲望,學生便會更加認真,而且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掃除了閱讀障礙,為進一步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三,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在教師正確方法的指導下,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此時的了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而且讓他們認識到了自主閱讀的重要性。
在學生自學下的教師指導,如何結合學生自學情況,教師開展教學講解。這一階段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的導。在先學后導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已經完成了自學內容,和之前學生不了解文本、不知道課堂如何開展不同,這是教師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三講三不講”的理論非常適合,學生了解的不講,學生可以通過從文本、查閱資料、小組合作中弄懂的不講,經過教師反復講解學生依然不懂的不講。這一過程教師導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導入太淺浪費時間,導入不到位無法深入文本內涵。具體操作如下:通過學生閱讀,對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依然存在疑問。此時學生可以通過他人的引導來明確答案。在學生自主學習中提出問題,有了一份期待,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其效果更好。此時的小組合作要明確一定的要求:根據具體問題,在小組展開交流于討論,問題的解答要有理有據。如此一來在合作探究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激發出來,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解決問題,獲得了一定的體驗和滿足。當前存在于小組合作探究中的問題,要發揮班級同學的力量,迸發智慧。比如在指導學生開展《七律.長征》這首詩的時候,學生對通過“烏蒙磅礴”看到了怎樣的山?理解的不透徹,在班上提出問題。在此種情形下,有個學生勇敢的將自己的意見表達了出來:磅礴表示的是聲勢浩大,所以可以從這個詞入手,我推斷山也是磅礴的氣勢浩大。學生精彩的回答,讓筆者感到了安慰,并給予了充分的表揚和肯定,也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字詞意思來理解句子的表達方法。在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去總結閱讀的方法,讓語文學習變成一種快樂的學習。此時在引導學生精讀內容,以深化學生的理解。
擴展閱讀作為精度和略讀的補充,可以拓寬閱讀的范圍,擴大讀者的視野,便于溝通課內、課外閱讀,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所學的知識網絡化,立體化,綜合化。而且,可以在知識的相互比較,補充,融合和重新建構中,使讀者開拓思路,閃出火花,涌現創意。比如說從課文擴展到與課文內容相似或寫法相近的其他文章;從改定的課文到作者的未定稿,并比較課文與未定稿的異同;從課文擴展到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開展拓展性活動,不僅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化,還是對學生能力的檢測。比如在《七律.長征》這篇文章的閱讀最后,筆者設計了一個拓展性課業:請用一句話寫出對毛澤東的評價,以及本篇文章對自己日后寫作的啟發。如此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深化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體驗到了拓展性學習的樂趣。至此,在先學后導,合作探究的教學中,完成了文本的閱讀。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導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掃興掃清障礙,解決疑難問題。教師的導立足學生的學,導是解決問題、傳授學生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過程。而在“先學后導、合作探究”的教學下,學生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進而在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
學生的腦袋、書包總被學校各種功課塞滿,留給他們自學的時間和空間非常少,負擔重,學習跟不上的可能性也會增大。而“先學后導、合作探究”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時間,在輕松的學習中獲得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