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帆
(鄭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前畢業生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專業技能不強,動手能力差,實踐能力差,缺乏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基于學習產出(OBE)的教學模式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1],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實際情況,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基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改革。
高等教育的改革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OBE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學習和培養,整個的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中心位置,一切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不同個體差異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要區分對待不同的學生,注重學生的個體特長的教育和發展,注重學生個體創造能力的教育和發展。
學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任何教育教學改革如果脫離了學生注定不能成功,基于學習產出(OBE)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學到什么和是否成功遠比怎么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更加重要,是一種學生產出驅動教學系統運行的新型教學范式[1],OBE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應該回歸教育本位,回歸教學本位,以學生為中心扎扎實實的進行專業,然后通過專業技能訓練,突出實踐能力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都以學生為主體,切實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根本任務,加強專業能力的培養和人才素質的提高。
目前多數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過于理想化,都有提到突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但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并沒有明確的說明,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多數是開設一兩門創新課程,或舉辦創新活動等形式來體現,但是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一兩門創新課或開展一次兩次的創新活動就可以解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需要長期的在實踐的基礎上,知識的不斷應用才能實現創新,因此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就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完善科學系統性的實踐工程項目培養體系。
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必須以學生的主動性為前提,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培養,利用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最后才是創新意識的鍛煉和培養,是一個緩慢的積累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變化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師。創新意識的培養開始的時候主要靠教師進行有意識的加強引導,如果教師沒有創新意識或者豐富的創新經驗,那創新教育只能是空談,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到教師,有很強的理論功底,但是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過程,要想搞好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前提是得有一個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強、實際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如何快速打造一支適合的師資隊伍是創新教育的當務之急。
根據國內外創新教育實踐可以總結出比較適合的兩種方法,其一,加強創新實踐教師的培養,讓教師走出校園到企業一線,從實踐中鍛煉自己,只有經過大量的實踐才能鍛煉出創新能力,因此要大力推進青年教師走出去;另一方面聘請長期在社會一線的技術能手和專家引入到學校進行工程實踐項目教學,他們有著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校內項目主要變現為項目的簡單再現,實踐項目缺少創新性,由于課程、課時等限制等原因,實踐項目大多采用課程驗證性的項目,以課程內容的驗證性為主,很少涉及系統性較強、實踐性較強的創新性項目。校外實訓大多流于形式,或者說形式大于實質,缺乏有效的監管,企業沒有把學生當做員工,學生沒有把企業當雇主,缺乏各種有效的管理,根本沒有起到實習的目的。
OBE理念下的創新實踐教育應該建立校內實踐+校外實踐的復合型實踐教學中心,校內實訓中心主要體現學生的“學”,主要以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培養知識的學習能力。校外實訓基地主要突出“用”,學生以員工的身份參與項目運行,以員工的標準進行項目考核,體現出標準,主要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關乎創新教育改革的成敗,創新教育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緩慢、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評價體系也不能是單一的知識考核,應是一個過程考核[2],注重考核學生的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多元化的教學的教學評價機制。在考核中注重學生的知識的運行能力的考核和知識的運行創新能力的考核,突出學生的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