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鳳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雙師型”教師是指既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開展實訓課程的教師。培養“雙師型”的教師有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更新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在借鑒了德國雙元制和日本產學結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模式下,以校企合作模式完善培養高職院校雙師教師的策略,可以有效的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效的完善職業教育發展的理念。目前“雙師型”職教師資機制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規劃。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和企業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的優勢是可以將學校教育和企業實踐融合在一起,將高職院校的基本技術優勢轉化為實際的社會生產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零距離就業的目的。“雙師型”職教師資機制的建設可以改善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有助于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雙師型職業教師師資力量的培養有助于高等職業學校的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產業的轉型,職業教育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我國是制造業的大國,一般來說生產和制造功能也是較為可觀的,但是對于高級技能人才方面較為缺乏,技工人才的數量相對來說作為缺乏。隨著公共信息化工業的不斷發展,對于高職院校職教師資力量的培養也成為了重中之重的。因此為了加強對于學校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和教育工作的開展,就需要培養高職院校在職教師的師資力量,通過多元化進程的建設,來促進教學的發展,培育更多的專業化人才。
企業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在一定范圍內為學校提供專職老師,直接面向學校展開專業化的技術理論實踐培訓。企業可以通過和院校生產科研的相關信息及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挖掘新技術和新的科研成果。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意義就在于學校及企業雙方相互合作,在實際人才培養方面相輔相成,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同時,也帶動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業務發展。
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在基于職業教育的理念上,不斷加強對于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大部分的教師很多都是安于現狀,在課程和專業建設過程中雖然付出了精力,但是缺乏改革的動力,所以要不斷健全教師激勵和約束機制,培養雙師教師。建設學校、政府、行業、企業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要以學校為主體,通過政府和行業的主導,讓企業參與到教師培養工作平臺,形成長效的培養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水平。
2.1 職業教育教學缺少教育經費。現階段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政府也大力的提高了撥款的數額。從2017年來看全國高等教育的總投入中,職業教育的總投入就達到了1829億,雖然職業院校總投入相對來說也在不斷的增長。但是從社會情形來看職業院校貸款方面,銀行對于職業院校貸款積極性是不高的,而且學校自身的融資難度也較大。從2017年對于職業院校統計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的經費是國家財政撥款經費和學生學雜費來承擔的。因此對于高素質職教人才的培養,還是需要設立專門的資金來增加財政的支出,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
2.2 尚未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機制。職業院校在不斷創新校企合作的新機制,打造了多個校企合作型的發展育人平臺。但是截止2019年來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實行并不完善,主要形成了學徒制和訂單式培養,深度融合不夠。一是大部分職業院校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合作時缺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話語權,而且其他企業對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大部分都是被動的接受。很多大的企業更希望和普通高校合作,為普通高校提供學習場地和設施,不愿意為職業院校提供必要的場地和設施進行藍領人才的培訓,所以在深度合作方面還存在差距。二是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機制和資金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合作模式都是停留在表層和形式化,學生的技能水平有限,在實踐教學中并沒有結合企業進行實施,所以在人才培養方面并不是無縫連接、零距離上崗。
2.3 缺乏雙師型教師完善機制。近幾年來職業院校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教師的質量在不斷的提高,但教師隊伍的建設仍然無法滿足教育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育體系的發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之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并不具備相關的實踐經驗,老師具備豐厚的理論知識卻缺乏實踐性的教學經驗。雖然高職院校也會組織各類培訓要求老師參加,但是老師人數眾多,難以開展大規模的培訓。并且在培訓階段老師需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力較大,無法真正投入學習中,很容易導致教師的培訓只是流于形式。
3.1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我國應盡快完善職業教育的法律保障體系,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來提升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專業化的高素質職教人才。我國要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健全和完善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從立法的角度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給校企深度合作、產教融合重大策略提供一定的優惠,比如說立項優惠和稅收減免等。激勵企業、政府和學校一起融入到人才培養建設中,同時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明確責權分配,要明確政府和學校、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在校企深度合作、產教融合方面,不能單純的以形式為主,要提高企業自身的積極性。
3.2 夯實校企合作機制的建設。想要確保職業教育內部建設的穩定性,首先要保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深度發展。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中要建設完善的培訓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中要逐漸培養高素質人才,要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實操練習。在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學校要提供具備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企業提供專業化的實踐學習機會,幫助高素質人才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在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中要加強對于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鼓勵支持職業教育院校和行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中心,將校企合作和單一化的實訓相聯系,加強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3.3 強化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就是需要具備專業化理論人才和豐富技能的人才。職業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要培養雙師型人才首先需要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定期的實習,可以從企業邀請有技術和有專業化理念的工作人員來學校給學生們開辦相應的講座,讓學生們認識到現在工作前線的新技術和新標準。同時學校可以安排優秀教師去國外進修學習其他國家技術,建設學術型和實踐型二合一的雙師型人才。學校也可以聘請企業的專家和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定期去學校教課,營造良好的教學風氣。通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共同培養高素質的藍領人才。學校可以和企業聯合制定藍領人才的培養計劃,共同開發完成藍領的培養規劃。企業為學校提供資金和技術,學校給用人單位可以提供高素質人才。校企合作方面可以實施專門化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來為企業制作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方案。簽訂學生就業訂單,雙方通過師資力量、設備的相互合作。以學校、企業為連接點,培養專業化的人才,使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直接進企業就業。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和產教融合的建設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化人才,從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引申為國家和學校、企業共同關注的事業,真正的為建設人才作出努力。
目前職業教育雖然取得了長足而有效的發展,是職業教育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院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因此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需要建立起必要的雙師型師資培育機制,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