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麗
(湖北省鐘祥市長壽路學校 湖北 鐘祥 431900)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頒布和《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提出,以中小學為重點的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成為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中國學者黃希庭曾將“心理健康服務”定義為以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為主導,維護和促進人們心理健康的活動。[1]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的增加,研究者們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的定義也越來越寬泛和狹義。從廣義上講,“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者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心理健康評估、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活動構建的心理服務體系,以全校師生心理健康發展為目標,以專業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為指導。狹義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是以發展和促進全校學生心理健康為目標,以專業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為指導,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心理服務體系。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都定位在狹義上,但筆者認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的未來應該定位在廣義上。
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是指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為核心,以心理健康理論和發展規律為指導,以促進全校師生心理健康為目標的工作隊伍和工作體系,管理制度及其形成的制度。
根據心理健康服務目標和任務的不同,可分為心理健康評估體系、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心理咨詢服務體系、心理疾病預防和危機干預體系。
2.1 心理健康評估系統。即學校師生心理健康狀況信息采集與評價體系,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的主要依據。心理健康狀況的信息采集與評價,不僅要包括教師和學生對心理量表的自我評價結果,還要包括教師和學生重要他人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其他評價結果。由于自我評價的結果往往存在偏差,只有將自我評價的結果與其他心理健康評價相結合,才能對學校師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更為全面的評價。
2.2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中小學開展的第一項心理健康服務活動,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途徑。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者建立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體系,以達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最終目的,良好人格素質教育的內化,心理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2.3 心理咨詢服務系統。中小學生心理咨詢服務有兩種:一種是針對部分學生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發展性心理問題,另一種是針對部分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這類心理問題的程度相對較小,可以利用團體心理輔導進行集體干預。二是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嚴重心理問題或障礙,這種心理問題的程度比較嚴重,差異明顯,應采取個別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服務的有效性不僅可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且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2.4 心理疾病預防與危機干預體系。中小學生心理疾病預防和心理危機干預是學校心理衛生服務的重要工作。該系統旨在構建“政府”——“領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心理健康防控機制,即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合作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以便盡早發現、診斷和治療可能患有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機的學生,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心理健康的目的幫助他們積極面對精神疾病的防治。
通過梳理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的內涵和構成體系,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3.1 心理健康教師。心理健康教師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的執行者。團隊成員的數量和專業性決定了他們工作的質量。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師資隊伍存在一些問題。
(1)部分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數量少,專業化水平低,導致心理健康服務發展乏力。雖然中小學愿意開展心理健康服務,但沒有專業教師能夠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2)一些心理健康教師需要在學校的其他行政事務中工作,不能保證心理健康服務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在有足夠專業心理教師的重點高中,也有一些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特別是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師)因兼任學校教務、科研或辦公室相應的行政工作而占用大量時間。
(3)心理健康教師的心理健康服務理念和技術創新明顯滯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中小學生心理需求的發展,心理健康服務的理念和技術日新月異。然而,一些心理健康教師的心理健康服務理念和專業技術卻一直處于停滯狀態。許多心理健康教師都有主動學習的愿望,但由于學習經費的原因,多數學校未能為心理健康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受到各方面工作的影響。
(4)心理健康教師在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中處于劣勢地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調查中,甚至有一些心理老師表示,沒有晉升職稱的希望。他們雖然盡最大努力認真開展心理衛生服務工作,但心理衛生服務工作不如語文、數學教學工作明顯,在績效考核中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影響了他們開展心理衛生服務工作的積極性。
3.2 心理健康評價體系。在中小學心理健康評價體系中,以心理量表為基礎的心理健康自我評價起著主導作用,大多數學校在學生入學或懷疑存在心理問題時進行。這種評價體系存在四個問題:
(1)心理健康測評工具主要以國外心理健康量表項目為主,缺乏更多符合中國國情、針對中國學生的測評工具。目前,評價工具是推進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建立權威、規范、常模式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是我國心理健康研究者的一項緊迫任務。
(2)心理健康的評價過程往往是于單時代的、靜態的,不可能獲得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發展信息,也不可能通過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來確定他們的心理發展需要和個人發展目標發展,更不用說為促進學生發展提供個性化服務。
(3)心理健康評估的結果主要是自我評估,無法建立起一套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自我評估與其他重要評估相結合的心理健康評估服務體系。評價結果可能存在偏差,不能對個體心理健康做出更客觀的綜合評價。
(4)心理健康評估的對象僅限于學生群體,而忽略了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服務的另一個重要群體。由于工作壓力和工作倦怠,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成為一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并將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心理健康的評價與監測也應成為心理健康評價體系的工作內容之一。
總之,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在理解心理健康服務的內涵及其體系構成的基礎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構建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立動態發展的心理健康評價體系,開發多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靈活多樣的心理咨詢活動,完善心理疾病的預防和危機干預體系,逐步完成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