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霞
(新疆博樂市熱勒托海第二中學 新疆 博樂 833400)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朗讀學習,注重通過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積極思維,參與到積極的情感活動之中,提高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體驗能力,增強學生的文本閱讀感悟與自主思考能力。
雖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關注朗讀教學的高效發展,但是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自身的閱讀教學中卻不甚重視朗讀教學,導致其朗讀教學低效化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閱讀教學的健康發展。
首先,在朗讀教學中,有些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指導不夠到位,導致學生在朗讀時沒有能夠真正發揮朗讀教學的作用,學生的朗讀學習效果也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有的語文教師不夠重視朗讀教學,因此不注重引入新方式來改進朗讀教學過程,導致朗讀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最后,有些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沒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朗讀時間和朗讀機會,反而將更多的時間放在閱讀指導方面。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教學的比重非常小,不能很好地發揮朗讀教學在促進閱讀教學發展這方面的優勢作用。由此看來,小學語文朗讀低效化的問題是阻礙閱讀教學優化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求教師對朗讀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培養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朗讀能力。
在多元化的教育發展態勢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新方式來優化朗讀教學過程,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應有的朗讀能力,為閱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2.1 采用角色朗讀方式優化朗讀教學。角色朗讀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新型朗讀方式,它主要引入了角色扮演的元素,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礎上進行有情感的朗讀,使其可以充分發揮角色扮演的優勢作用,達到朗讀教學應有的教學目的。比如在《青蛙賣泥塘》一課的朗讀教學中,扮演青蛙的學生就需要用吆喝聲來朗讀:“賣泥塘嘍,賣泥塘!”這樣的句子,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將自己置身于一個小販的角色之中,體驗這一角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行為、人物情感等等。而扮演老牛、野鴨和小鳥等角色的學生可以站在一個顧客的角度去剖析文本內容,理解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讓學生在有情感的角色朗讀中增強自身的朗讀感悟。
2.2 通過詩歌朗讀法來開展朗讀教學。詩歌朗讀法實際上就是一種注重詩歌韻律美、語言美的朗讀方法,常常出現在詩歌內容的朗讀教學之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教學內容在詩歌范疇內,教師要優化學生的朗讀過程,則可引入詩歌朗讀法,讓學生在詩歌朗讀的框架下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效的朗讀。例如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的朗讀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引入詩歌朗讀法來讓學生有情感地朗讀這一兒童詩。在這一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其中語言的節奏美和音律美。例如“會幫助你辨別方向”“它在天空給你指點方向”“溝渠里的積雪會給你指點方向”等句子就具有比較明顯的節奏美。而且這篇兒童詩的內容朗朗上口,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親身感受到其中語言的音律美。此外,這篇課文采用了一些比喻或擬人的手法,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還可感受到兒童詩的語言美,有利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審美能力。
2.3 利用多媒體音頻功能優化朗讀教學。在網絡上有不少朗讀音頻資源,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則可充分挖掘優質的音頻資源來改進當下的朗讀教學。在課堂上,教師播放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朗讀音頻,可以讓學生在優質朗讀的示范下掌握好朗讀技巧,學會如何去有情感地朗讀一篇文章。例如在《雷雨》這篇課文的朗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相關的朗讀音頻。在聽取音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好朗讀筆記。如:“滿天的烏云”這一句子中“滿”字的朗讀有些拉長,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滿”這個字的內涵和情感,仿佛看到布滿天空的烏云。在朗讀“黑沉沉地壓了下來”的時候,音頻中的朗讀人顯然加重了“壓”這個字的讀音,讓學生體會黑云壓頂的感覺,促使學生有效地體驗語言中蘊含的語言魅力,并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朗讀學習,圍繞當下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采取創新性的朗讀方式來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為閱讀教學夯實基礎。例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朗讀方式、詩歌朗讀法、多媒體音頻輔助朗讀教學法等來優化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達到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