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珊珊
(貴州省望謨縣第六中學 貴州 黔西南 552300)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要以綜合能力的體現作為核心。初中名著導讀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具備較多的寫作素材,提高自身的積累。農村初中名著導讀就需要體現教學當中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使其能夠向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
很多農村初中名著導讀教學都只是簡單地降低定義為“通過名著開展教學”,教師在教學當中沒有深入名著的內涵。甚至可以說,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訓練學生的分項技能,讓學生了解名著,使其在考試當中能夠進行一定的應用。這種教學誤區來源于教師對于初中名著導讀的誤解,特別是在農村教學理念落后的情況下,名著導讀教學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實際上,名著導讀教學要求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做出具體的規定,針對目前存在的現實矛盾進行分析,讓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名著的內容,還能夠分析其背景知識及歷史意義等。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文本的研讀及挖掘,促使這種形式能夠成為一種通識教學。目前,大部分農村初中教師都迫于現實壓力,針對名著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及藝術特色等進行羅列,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被動識記。長久地利用這種方式會導致學生缺乏自身的思維特點,對于名著的認識不清晰。
2.1 以文本為導向。名著導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讓學生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掌握不同人物的特色及其在整個故事當中的作用,體現的個人特點等。很多語文教材當中都有特定的名著導讀章節,其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拿出一定的時間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名著導讀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以文本作為導向,一旦脫離文本教學就會不知所云。比如:我國著名的名著《紅樓夢》,其中描述的是封建思想下的大家庭的成長及衰敗,作者在描寫每個人物的過程中都會極為細致地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讓讀者可以體現其中的鮮明特色。語文教材當中有一篇文章是具體描寫其中的一個章節的——《劉姥姥進大觀園》,從這個章節的內容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還能夠分析不同人物的特點。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硬件缺乏的情況下,指引學生深入文本,對知識結構進行闡釋及重構,促使學生能夠從中掌握更多的與文本有關的內容。
2.2 更新教學理念。教學理念的更新對于農村初中教學來說尤為重要,很多教師在這個方面存在忽視的情況,導致學生的整體學習受到影響。在實施農村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按照新課標要求在教學理念及方法上推陳出新,促進教學改革的發展。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農村名著導讀教學需要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為主,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人格發育。教師需要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在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時對閱讀活動的開展加以指導,使其可以明確其中的真正意義。名著導讀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我國文化瑰寶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教師需要重視這項閱讀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可以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有關知識。
2.3 拓寬思維發展。思維發展是當前教學的基礎,很多教師在這個方面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導致學生在學習當中受到思維限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對于名著的理解存在差異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時理所當然,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學習方式存在差異,因此其在思維方面也會有不同的體現。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就需要拓寬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其成為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部分,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在開展名著導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抓住文本的核心,尊重學生的看法及意見,在學生提出疑問時,要認真解決,而不是敷衍了事。在這種教學情境下,才能夠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提高名著導讀教學綜合效用。
2.4 創設藝術情境。藝術情景的創設在很多教學階段當中都有所應用,其主要可以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體會文字的藝術美。名著導讀與一般的課程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時,就可以借助藝術情境讓學生進行審美鑒賞,在語文閱讀活動當中進行體驗及欣賞,還能夠以自身的角度開展評價,提高其在學習當中的表現力。教師需要明確名著當中的藝術性,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為主,使其能夠成為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并且發揮作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名著文本進行深入分析,特別是對于其中能夠表現出強烈的藝術情感的語段進行剖析,提高學生的文字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素養。
在引導學生開展名著導讀時,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現狀,有目的地改變教學情況,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教師需要深入文本,對名著進行研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體現一定的活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在名著導讀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其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