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獻策
(廣西外國語學院,南寧 530222)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是關乎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重要保障,而建設質量高低主要依靠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人才培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重要戰略之一,是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措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重要一環。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是黨組織實現其政治功能,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領導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證,同時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團結帶領群眾,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一批批像黃文秀那樣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舍小家為大家,推進鄉村振興。截止2019年12月,我國95%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中90%以上順利摘帽,這喜人成績也有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最不可或缺的貢獻,是他們為扶貧事業提供最可靠的智力支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和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第一,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長期扎根于農村,與農民聯系最密切,最了解農村實情,掌握農業發展動態。鄉村振興戰略依托于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政治領導能力是保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手段。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增強政治領導力,從而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宣傳力、凝聚力、執行力,吸引一批德才兼備的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團結帶領群眾走鄉村振興之路,助推農民人人成為戰略開展的得力成員。第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服務功能和黨的領導地位并不矛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通過服務功能進一步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罢嫘膶嵰獾貫槿嗣袢罕娮龊檬?、辦實事、解難事,人民群眾就惦記他、信任他、支持他”[1]。強化服務理念和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意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贏得人心,樹立威信。
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凝聚農村群眾是工作應有之義,有利于從思想到行動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因此,黨把人民群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圍繞鄉村振興的目標,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能夠引領村民從思想到行動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國家頒布《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要從思想到行動、頂層到基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迄今為止取得豐碩成果,形成全國性價值共識。但也存在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個人利益為中心的極端個人主義等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錯誤價值觀,需要黨組織人才在不同地區引導人民群眾,使其價值觀念符合社會核心價值觀,農村地區更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去引導。
思想引導是黨的政治優勢之一。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先鋒模范,通過宣傳、服務和領導引導農民,尊重農民、掌握群眾的語言和把握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善于和農民溝通。引導不是意味著直接控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而是引導農民根據實際情況實現個體價值,激活農民自主意識。農民是農村黨組織存在的重要前提和組織生命的核心支點,只有去引導農民而不是強迫或直接命令,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
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過程需要價值的引領,說明農村也需要建設精神高地。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振興,加強農民的思想道德修養,傳播優良的鄉風、家風、民風,進一步打造美麗鄉村,建設青山綠水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使鄉村振興發展符合總的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盵2]。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于中國的國情,是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是中國夢實現的關鍵措施,是國強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必然選擇。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的努力,人才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人才保障。國家出臺的《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著重提出,夯實基層黨組織人才基礎,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組織,確保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中國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是黨和農民連接的橋梁,是國家和農民直接聯系的紐帶。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不僅輻射面廣,而且數量龐大,扎根于農村,和農民聯系最為密切,是農村、農民、農業最了解的一群人,這群人的努力助力中國夢實現。他們通過改革創新,推進鄉村治理,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確保農村經濟進一步提升,打造美麗鄉村,營造良好的鄉風文明,塑造美麗中國。他們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帶領農民走上小康致富路。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培養,旨在通過“人才”推動鄉村振興,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質量和層次,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確保實現農民全面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支撐。
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的經濟得到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農村的發展和城市的發展依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資源的利用上,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尤為突出。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基于主觀因素或者客觀因素選擇往大城市流動,尤其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村,流動更頻繁。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提出人才才是邊遠地區發展的關鍵,鼓勵支持人才到艱苦的邊遠地區和基層組織去,隨后多個省份出臺相應的人才基層流動政策。例如2019 年11 月廣西出臺《關于鼓勵引導支持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十條措施》優化人才就業區域,鼓勵支持優秀人才到基層去做貢獻。山東省出臺的《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的若干意見》提出采取各項舉措使人才向基層流動的同時留住人才?!端拇ㄊ」膭钜龑瞬畔蚧鶎恿鲃邮畻l措施》目的在于建設一支留得住、戰斗力強的人才隊伍。側面反映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相當匱乏和面臨留不住人才的嚴峻形勢。
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不穩定性帶來諸多問題。首先,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初期培養和后期不對口工作造成人才缺口,直接導致人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矛盾突出,反映在人才結構失衡,最終形成年輕有為的基層黨組織人才流向大城市的局面,而中老年的黨員人才數量偏多,直接導致農村中的精英隊伍活力不足,給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配置上帶來不便。其次,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管理造成一定負面的影響。尤其是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加上有些黨員居住地在城市,而農村是工作地,因為黨員不按時出席難以正常開展基層黨組織生活會。第三,因為人才的流失,很多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脫離農村的中心工作,只顧各自的小家生活,對鄉村振興帶來不利影響。
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來自高校的培養或社會中選拔出來的人才,實際具備的能力和現實亟需的能力存在差距,導致人才不同程度“本領恐慌”,不知所措。具體表現為為:對新生事物缺乏主動關注的自我意識,無法跟進國家關于農村、農業、農民的最新發展情況。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明確,到2020年構建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目標的實現涉及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政策、鄉村現代化治理、產業扶貧項目安排及貧困戶利益保障、村民思想政治教育等都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需要有一批黨員干部引領村民走上富裕道路。
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中,很多的黨員感到不適應,能力和需求不相匹配。例如蘭考縣桐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良和他團隊在農村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初期害怕難以勝任出現的恐慌。有些黨員思想觀念守舊,不敢大膽創新,思維定勢,靈活性不夠,對政策的解讀和宣傳不夠精準,落實政策的決斷力不足,缺乏系統和可持續的學習,面對互聯網的、大數據思想觀念受到沖擊,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原則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沖突無所適從。習近平主席曾提到:本領恐慌在黨內相當一個范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這種“本領恐慌”直接反映了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能力培養上和社會需求間的差距。
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仍然是短板。人才選拔的方式主要有幾種:一是高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后,通過全國人才選拔方式引進;二是吸納在農村選拔出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的黨員加入組織;三是通過調任的方式,如駐村干部。這些選拔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機結合起來的。基層黨組織通過這些年建設卓有成效。但是人才引進后,留得住才是關鍵。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流帶動性較強反映人才留不住,很多人往往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當做一個跳板,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或者有更多的人脈最終還是選擇城市里面的工作和生活,這并不是一件壞事,人才的流失會激發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反思能力,引進新人才可持續激發組織的活力,但人才如果過于頻繁跳動和大批量的流失會使組織建設遭到重創,對于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施也造成不利的影響。
學者魏美紅在她的文章《基層干部隊伍人才流失傾向須重視》中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留不住人才歸納為“三難”:年輕人才難以留住,事業型組織人才難以提拔、工作難以開展。而學者王曉娣在《對基層鄉鎮人才流失的調研和思考》提到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流失總結為“三苦”:條件艱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而學者王萍《基層年輕干部流失原因和對策探析》通過調查分析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流失主要是主客觀原因,客觀原因是工作壓力大、晉升渠道窄、待遇低,主觀為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理想信念不堅定,脫離群眾,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當做跳板。這都直接反映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人才與留得住人才相背離。振興鄉村需要一批批得力的基層黨組織人才進行引領。除了培養出來還需留得住,留得住還需用得上,用得上還需起到帶頭模范作用,層層關聯,環環相扣。
一方面,高校初期培養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深度合作,開展實習試點,這是吸納高校人才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最直接的路徑。例如黨建類和馬克思主義哲學類、中文專業類等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如果高校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合作,吸引這類型專業的大學生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去實習,是吸納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除此之外,國內多所高校開設農業類專業,細分為20 個專業,這些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就業范圍在廣大農村地區。鼓勵大學生在農村就業創業,吸引他們加入農村基層黨組織也是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手段。
目前多所城市建立大學生農村實習試點,例如,大學生農村暑期實習試點、農村實習支教、大學生農村創業試點等,通過試點實習,農村基層黨組織進行政策宣傳,大學生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有進一步了解,在實習中得到一定的鍛煉,和農村建立了一定的連接。通過貫徹落實政策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農村建設,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生活添磚加瓦;即使不是高校直接培養相關專業的學生,其他專業的大學生有意向在鄉村振興中展示自己才華的,也可以鼓勵支持這類大學生到農村去創業就業,進一步吸納到農村基層黨組織中施展自身的才華。
另一方面,吸納村里有知識文化又有威望有能力的人加入黨組織。這種方式選拔出來的人才最能夠把握農村發展動態,對農民的需求最了解,并且這類人才也是具備較強的處理農村和農民問題的能力,在創業或農業生產也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豐富的經驗,經過有針對性的培養,將能夠快速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中的骨干力量,帶領村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同時,還可以大力鼓勵大學生村官長期駐扎農村,為鄉村振興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力支持駐村干部留在農村,實現個人、社會、國家的夢想。
多渠道助力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在農村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人才提供平臺,留住人才,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
聚焦人才能力培養,可以通過搭建多個平臺,整合優質資源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綜合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政府、學校、企業以及其他社團組織加強協作,例如貴州銅仁學院加強學院組建專家教授幫扶團,選派有農村生活經歷的優秀干部、博士和專家作為駐村團隊,采取“黨建+合作社+貧困戶”“學校+基地+農戶”不同的合作模式,切實帶動農民增加收入。這種形式會吸引更多的高校大學生到農村去實習和工作。高校黨組織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同建設模式早已在全國蔓延開來,例如“廣西大學農學院行政辦黨支部與馬山縣古零鎮古零社區黨支部結對共建”等,除此之外,建立村村基層黨組織的之間深度合作,共同探討組織建設的經驗,分享問題解決的方法,還可成立專門的基層黨組織學習小組,定期開展學習交流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外出交流,加強對青年基層黨組織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為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提供學習、培訓、會議、座談會或者其他形式提升綜合能力的平臺。
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本事,才能避免“本領恐慌”的現象發生。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思想觀念上不斷更新,免于陷入保守和守舊意識為伍,破除舊觀念,勇于創新,把學習的成果應用于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增強組織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新時期的鄉村振興,需要黨員保持先進性,還要發展先進性。黨員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不同時代對黨員能力的要求不同,振興鄉村背景下要求黨員思想觀念更新,走在時代前列。這更需要黨員自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更需要營造環境,搭建平臺為黨員們施展才華。
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離不開必要的經濟、政治資源,它以經費的資助和物質作為運行的基本保障,制度的落實到位決定了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生存條件、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以及長期駐扎的決心。
從制度層面上激勵人才扎根農村,需要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和政策,調動人才的積極性。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農村基層治理,更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發揮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從制度保障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基本生存資金的落實、到激勵人才長期安心扎根農村,再到情感關懷等多方面著手,滿足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
對待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應該格外關注和關心。所以鄉村振興中,強調培養一支熱愛農村、農民、農業的隊伍。尤其是對農村基層黨組織起到帶頭模范的人才及時激勵,堅持發揮和弘揚優良的作風,把遵守和執行黨內制度的黨員作為任用的重要參考依據,使激勵制度落地實行。
除此之外,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當履行監督職責,確保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所享有的權利不受侵犯,同時履行相關的義務,監督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在工作過程中遵守黨的各項規章制度。因此,制度層面上激勵人才扎根農村,既要有激勵措施,又要建立激勵政策落實的監督機制,真正做到獎懲有據可依。
長期扎根農村,投入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需要組織里面的每個人才擁有農村的情懷和振興鄉村的使命。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城市和農村貧富的差距依舊會長期存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很多農村也開始走上富裕的道路,但和城市相比需要跨越鴻溝,很多農村經濟上剛剛跨過貧困線。真正振興鄉村,需要一批有農村情懷的基層黨組織人才,帶著振興鄉村的使命長期扎根在農村。這些農村遠離大城市,各種資源不齊全、不完善,人們思想還比較落后、保守,做事謹慎。很多年輕人涌向大城市,剩下大部分都是老人和留守小孩,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長期面臨這樣的局面,沒有農村情懷和振興鄉村的使命,是不可能長期留在農村的。
把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緊密結合,以小我融入大我。農村情懷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長時間深入農村、農民、農業,才能建立深厚的感情,逐漸養成的情懷。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宗旨,把農民當成自己的家人,真正成為振興鄉村工作的抓手,增強自己的本領,提升自身的能力,積極投身到農村的工作中去,做新時代的奮斗者、追夢人。
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培養是人才強國的艱巨任務,是鄉村振興和中國夢實現的關鍵力量。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培養是造就一批有能力的基層黨員干部,充分挖掘黨員干部的潛能,以德為基礎,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執行力、服務力、公信力、引領力將是培養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重要方向。不僅如此,國家把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作為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的人才保障力量,是中國夢實現的重要隊伍,正因為政府在政策上對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支持,加上未來農村發展前景廣闊,很多單位對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培養高度重視,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中。
信息化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培養的路徑越來越寬廣。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不同單位整合有效資源,采取高校培養、調任、考試考核、農村基層黨組織內部人員自我培養等不同的培養模式,培養一批有農村情懷并愿意長期扎根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的人。農村現代化面臨嚴峻的挑戰,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將面對更多更難的挑戰。但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規模越來越龐大。
通過梳理農村基層黨組織 人才的時代意義、培養困境,旨在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村發展現狀的同時能夠投身到鄉村振興事業中去,不僅為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建設做貢獻,而且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最后,探討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培養路徑嘗試對培養路徑的理論和實踐分析,以對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的培養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