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李/文
本期的謠言就是奇聞三,你猜對了嗎?
“穿著”漂亮“衣服”的金魚是很多人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關于金魚,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如果在魚缸里放太多食物的話,金魚會一直吃一直吃,直到撐死為止。
那么,這個說法是真的嗎?金魚真的會在美食面前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嗎?如果采訪金魚這個問題的話,它一定會說:“我確實是個吃貨,但我不是白癡。撐死了,我還怎么享受美食?”
其實,我們平時見到的金魚已經向我們證明過它們不是白癡了。公園的小池塘里,金魚在清澈的水中快活地游著,綠色的水草在水中搖曳……這樣的景象相信很多同學都見過。除了水草,池塘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生物,它們在雜食性金魚的眼中其實都是食物,這些食物和金魚能夠在池塘里共存,就足以證明金魚在進食時并不是無節制的。
如果金魚真的奉行“只要吃不死,就要往死里吃”的原則,那么只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池塘里只剩下金魚和不是金魚食物的生物;另一種是池塘里剩下一些沒被吃掉的食物和撐死的金魚。
既然金魚早已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是不要命的吃貨,“金魚會一直吃到撐死”的說法為什么還被很多人提起,又有很多人相信呢?原因可能有兩點:第一,有人看到了金魚在食物的殘渣中“告別”的場景;第二,魚分為有胃魚和無胃魚兩種,而金魚恰好屬于后者,而無胃魚往往又對飽食感反應比較遲鈍。這樣的理論加實踐一結合,得出金魚會撐死的結論貌似是合情合理的。實際上,反應遲鈍并不代表不知飽,反應遲鈍可能會使金魚多吃點,但是,不至于到撐死的地步。
既然金魚不是不知飽撐死的,那是什么原因使金魚被貼上了“撐死”的標簽呢?其實,這真的和金魚的食物有關。不過,它們的“作案手法”并不是撐死金魚,而是“奪取”金魚賴以生存的氧氣,并破壞它們的生存環境。
養過金魚的人都知道,金魚的食物一般分為活食和合成魚食兩種,活食有魚蟲、紅線蟲等。金魚吃剩的活食會跟金魚爭奪水里的氧氣,而金魚吃剩的合成食物在被水中微生物分解的時候,同樣也需要氧氣。另外,食物在腐壞變質的過程中還會污染水質。更糟糕的是,吃得有點撐的金魚恰恰需要更多的氧來消化食物。
所以,那些死在“美食鄉”中的金魚并不是撐死的,真正讓它們一命嗚呼的可能是變壞的水質和缺氧的環境。除此之外,食物還有別的置金魚于死地的可能。例如:金魚吃進肚里的食物損壞了消化道、食物膨脹得過大撐壞了消化道等,遇到這些情況,金魚就只能不甘心地和世界說再見了。
想讓小金魚健康地成長,除了要控制每天的喂食量,還有很多其他的注意事項。例如:要根據金魚的數量選擇適當大小的魚缸,狹小的空間會威脅到金魚的生存和健康;在給金魚換水的時候不要用純凈水和蒸餾水,這樣的水不僅含氧量很低,也沒多少營養,不適合金魚生存;水草腐爛會污染水質,所以盡量不要在魚缸里放水草做裝飾品;等等。
總之,想讓家里的小金魚健康地成長,就要多了解關于金魚的知識。但是,在了解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是科學知識還是人云亦云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