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副教授
(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2)
近年來,隨著東盟各國的經濟實力與預期發展前景不斷提升,加之地緣的鄰近,東盟各國與中國在政治、經濟及文化領域展開了豐富的合作,中國制造的優質商品受到當地企業與消費者的重視。“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為我國開辟了更廣闊的國外消費市場,得益于經濟往來的密切與區位方面的輻射作用,我國與東盟各國雙邊貿易額逐年遞增。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企業融入到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往來中,跨境電商貿易額呈現出快速增長。以B2B為代表的跨境電商模式使得中國與東盟各國企業之間的加工貿易及產品銷售更加便利,以B2C為代表的跨境電商模式使得中國企業可以直接面對東盟各國的消費者,細化了我國外貿的發展渠道。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我國繼續深化“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帶一路”政策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往來,隨著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加深,使得各方在跨境電商領域展開了豐富的合作。“一帶一路”政策引導下的中國——東盟跨境貿易合作在海關通關、物流運輸、便利化基礎設施上都有了質的飛躍,這對進一步深化雙方的貿易往來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本文在定量東盟各國跨國電商發展潛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基于二階段貿易引力模型,準確識別我國對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這對進一步指導我國與東盟各國深化跨境電商合作,提高“一帶一路”發展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跨境電商的日趨成熟,學者們對二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王娟娟和鄭浩然(2017)認為,“一帶一路”對于跨境電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互聯網普及,跨境電商平臺也在不斷完善,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著更為便利的商品流通。鞏從杰(2019)在研究中指出,“一帶一路”正在將沿線國家納入到世界互聯網產業鏈的巨大網絡中,跨境商業貿易各個環節上的企業借助網絡技術在跨國貿易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國際貿易的新動力,也是中國制造商與全球消費者接軌的一條路。楊寧(2019)指出互聯網用戶的增長,打破了空間對商品流通的限制,使得跨國貿易逐漸向小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在產業鏈重塑過程中,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已成為中國制造商與全球消費者建立聯系的重要途徑。推動沿線國家數字化商業格局形成,以及產業鏈的深化發展。
對于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李佳婷等(2016)認為交通運輸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基石作用。吳湘頻(2016)指出交通運輸是跨國貿易產品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與交通運輸能力直接影響到該國的物流水平,從而影響其跨境電商的發展。李芬娟和易海峰(2019)認為跨國電商平臺是跨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線上貿易的互聯網平臺,依靠母國的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我國跨境電商在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對此他們也指出,目前跨境電商貿易較為活躍的國家互聯網普及程度普遍處于較高水平。
雖然關于跨境電商與“一帶一路”結合的相關研究較多,但是關于跨境電商發展潛力的研究較少,部分研究僅依靠簡單的數據分析估算中國與“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的跨境電商發展潛力,缺乏實證檢驗。因此,本文創造性的基于拓展的兩階段貿易引力模型,定量評價我國對東盟各國跨境電商貿易的發展潛力,這也是本文的創新所在。
本文結合跨境電商的發展特征,基于拓展的二階段貿易引力模型測度中國對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在傳統的引力模型狀態下,貿易潛力受貿易雙方市場規模及距離的限制:

其中Tit表示兩國貿易額,Yit以及Yjt分別表示t時刻貿易雙方的經濟發展水平(Pgdp),或者是人口規模(People),本文主要考察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Dij為貿易雙方的空間距離。考慮到跨境電商發展潛力同時還受到其國內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及雙方貿易潛力的影響,因此,將引力模型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得到跨境電商發展潛力貿易引力模型:

其中,Etradeit表示貿易雙方跨境電商規模,Cesit和Cesjt表示貿易雙方的國內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以電子商務規模表示。Mesit以及Mesjt分別表示國家i與國家j跨境電商發展的因素,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將互聯網普及率(Internet)、交通設施(Trf)、跨境電商平臺數(Num)、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等指標納入到其影響因素中。Mijt表示雙方貿易潛力,本文將消費差距(Gap)、貿易開放程度(Open)、市場規模(Market)、關稅(Tax)納入到其影響因素中。由于變量之間可能存在的非線性狀態會影響估計結果的正確性,因此本文將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后將模型設置如下:

二階段貿易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對影響中國與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的因素進行一階段回歸,借鑒傳統貿易潛力計算方法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修正處理,主要包括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及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貿易潛力。其次用修正后的變量值對中國與東盟各國跨境電商交易額進行回歸,用其擬合參數得到新的中國對東盟各國跨境電商規模估計值。最后將估計值與實際值進行比較,可以得到中國對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測度值。
由于個別國家數據的缺失,本次研究共涉及東盟十國2013-2019年共7年的數據,個別國家缺失的數據,本文進行插值處理。此次兩階段引力模型所涉及到的變量具體見表1,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阿里研究院、艾瑞咨詢、世界銀行以及EPS數據庫。距離變量借助谷歌地圖平臺,通過搜索得到北京市與東盟各國首都的經緯度坐標,并計算得到其歐氏距離。
正如前文所述,“一帶一路”合作框架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中國對東盟國家的貿易便利性,給中國對東盟各國的跨境貿易規模擴大和跨境電商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因此,為了減少這一政策沖擊下的影響,需要對貿易潛力與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變量進行校正,并進行準確的評估,在此基礎上才能準確測度得到中國對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的潛力。

表1 二階段引力模型中各變量的含義、說明與數據來源
以各國跨境電商貿易額作為衡量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代理變量,分別從互聯網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市場規模以及電商發展水平等角度進行一階段回歸(見表2)。結果顯示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人均道路里程數的增長、經濟與人口規模的增加以及電商平臺數量的擴張均有利于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擴大。對此,本文認為,跨境電商是電子商務與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電子商務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工具。電商平臺數量的增長,使得部分電商平臺不得不進行轉型,將市場延伸到國外,進行跨境電商運營管理,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平臺支撐。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以及人均道路里程數的增長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及物流支持。而經濟與人口規模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市場與服務的支撐。

表2 一階段貿易引力模型回歸結果

表3 二階段跨境電商規模回歸結果

表4 中國對東盟各國跨境電商貿易潛力
以研究期內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規模為被解釋變量,可以發現,人均消費差距與關稅對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潛力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對外開放以及市場潛力與貿易潛力顯著正相關。在“一帶一路”政策影響下,中國的制造業向東盟國家轉移,提高了東盟諸國的消費能力,減少了消費差距。隨著“一帶一路”的推行,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關稅不斷降低,因此會加大雙方的貿易潛力。此外,在“一帶一路”政策下,有利于提高東盟各國的對外開放水平,也有利于增強其消費市場潛力。
本文以2013-2019年中國對東盟各國實際跨境電商貿易額為被解釋變量,對本文的式(3)進行二階段回歸,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中國對東盟各國實際跨境電商貿易額與貿易雙方跨境電商交易額、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貿易潛力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這說明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貿易雙方跨境電商市場的不斷成熟,中國對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將會得到巨大的增長。距離變量雖然與貿易雙方跨境電商交易額負向相關,但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地理距離不再是制約中國與東盟各國開展跨境電商貿易的主要障礙。
參考學者已有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表3二階段貿易引力模型得到的估計參數,結合各國實際變量的參數值,對中國與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進行了測度,并與其真實數據進行比較,結果具體見表4。本文對相關數據進行了歸一化處理,從跨境電商貿易潛力數據來看,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行,中國與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從模擬值與實際值的差額可以發現,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以及緬甸跨境電商仍然有較強的發展潛力,而我國與文萊、柬埔寨、越南、菲律賓以及老撾之間的跨境電商發展潛力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結合一階段貿易引力模型回歸結果,本文認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與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差異上。交通運輸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普及程度對于東盟各國的跨境電商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交通運輸業是物流業的核心部分。這一產業的發展將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活動提供堅實的硬件基礎。在東盟國家中,交通運輸業在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國處于領先地位。這些國家已形成相對發達的國內交通運輸網絡,政府重視發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該產業發展前景樂觀有利于促進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以泰國為例,作為東盟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泰國港口便利,陸路交通發達,是東盟各國私家車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泰國政府繼續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發展。除了在建的高速公路外,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也已開始招標。
東盟國家是全球互聯網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谷歌和淡馬錫在2018年聯合發布了東盟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的報告,該報告顯示,東盟是世界上互聯網發展增長最快的地區,到2020年擁有4.8億互聯網用戶,幾乎占當今東盟人口的80%。互聯網的普及也帶來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據統計,東盟國家在2015-2019年電子商務的復合年增長率接近32%;麥肯錫的一項研究表明東盟國家的電子商務市場將在2025年達到880億美元。在所有東盟國家中,新加坡信息技術產業發達,信息化程度高,網絡普及率高達94.5%,綜合信息技術普及率高,產業發展基礎好。高技術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8%。新加坡政府啟動了“ SMART Nation 2025”計劃,致力于建設一個由信息技術發展驅動的智能國家。信息技術的進步與領先也是新加坡跨境電商貿易發展潛力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通過構建二階段貿易引力模型,在修正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及貿易潛力的基礎上,進一步評估“一帶一路”協同發展背景下我國與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結果表明,我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以及緬甸的跨境電商仍然有較強的發展潛力,而與文萊、柬埔寨、越南、菲律賓以及老撾之間的跨境電商發展潛力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東盟各國在交通及信息建設中的差異。基于此,為了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與東盟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深化“一帶一路”的發展內涵,本文現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在交通建設方面。中國需要進一步發揮全產業鏈優勢,積極參與到東盟國家的多功能物流樞紐等項目的投資、設計、建設和運營項目中,參與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和提供全方位服務。多國協同發展交通運輸,通過加強在園區、港口、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市政工程等領域的合作,積極響應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支持實現跨境電商的進一步深化發展。加快構建以東盟各國航運、海運為中心的“經濟圈”,實現雙向常態化運行的航空快線,構建起繁忙的“海陸空”立體物流網絡。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和多元化交通工具,不僅極大滿足了居民出行和貨物運輸需求,也帶動旅客和貨物運輸量的大幅增長。
在信息技術發展方面。針對信息技術較為薄弱的國家與地區,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潛力應當著重在城市中心。信息技術產業主要的驅動力為商務流程外包、軟件開發、互聯網服務、通信和教育機構等。加大對這些方面的投資力度,并尋求國際間協同互助。例如,中國移動通過自建和合作的模式,在菲律賓鋪就了陸路、海路并進的信息高速通路,提升了基礎通信設施的互聯互通水平和國際業務疏通能力。
此外,中國需要加大線上平臺的介入力度。東盟諸國除了電商銷售成長空間大之外,成長速度也十分驚人,具有龐大的消費潛力。由于電子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和關鍵作用日漸凸顯,已變成中國出口貿易的市場趨勢。因此,國內電商巨頭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東盟諸國電商平臺的合作,提高國內電商在東盟諸國的知名度、推動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便利化。進一步提高“一帶一路”協同建設發展質量,深化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