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現代物流發展也面臨諸多困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如何更快、更便捷的完善供求關系(王琦峰,2013),即如何使用戶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物流服務;第二,如何完善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不同類型的用戶所要求的服務種類是不同的,在一體化的物流服務系統當中,如何完善客戶的個性化需要(張水旺等,2015),對于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度非常重要;第三,如何高效率實現物流企業集群的信息共享,以提升物流運營效率與服務績效。傳統物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未來行業發展需求,而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為物流模式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興起的背景下,眾多學者開始研究如何使其融入物流領域,創新行業發展。其中云計算與物流業的融合受到廣泛關注,有關于云物流概念的討論也逐漸深入。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云物流的定義,王琦峰(2013)認為云物流是一種面向服務、高效智能和集成的現代物流運作模式,通過把各類物流資源的虛擬化和物流能力的服務化,以物流服務鏈的方式進行統一的智能化管理和運營,實現智能化、高效的信息共享與過程協同。張水旺(2015)將云物流定義為物流服務提供者們通過整合共享資源提出的網絡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丁麗芳(2014)認為云物流借助第三方云物流服務平臺將各種異地物流資源和能力進行虛擬化表達,并通過集中管理與經營實現物流資源和能力的高效協同;梁紅波(2014)提出了云物流平臺應依靠大數據處理能力,為用戶提供智能的決策支持;王娟娟(2014)定義云物流能夠在多主體間、多環節間整合信息,提供個性化決策。借鑒以上云物流定義表述,結合新零售商業模式特點,將云物流定義為:將計算網絡技術與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相融合,在新零售信息平臺、綜合物流服務平臺及物流電子信息平臺互聯互通體系中,借助虛擬化技術、智能感知與接入技術、集成管理和一體化調度技術,對物流資源與能力實施一體化管理與調度,為零售企業線上線下用戶提供標準化、高質量物流服務的網絡化物流新模式。云物流的特色在于:整合性:一方面,云物流整合了物流業眾多企業,實現企業之間的合作共享;另一方面,云物流實現了市場信息、物流資源的高度集中,最大程度迎合市場需求,進一步提高了用戶滿意度;流通性:云物流為物流企業群提供了一個信息共享的窗口,使企業之間的信息得以流通,加強了物流服務過程中的監控和管理,確保物流服務的質量和價值;開放性:在云物流模式中,物流企業群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輸出的,任何有價值的企業都可以進入。使得群落資源更加豐富,差異化等級的企業服務更好地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要求;智能性:云物流融入的許多新興技術進一步清除了用戶端以及企業群之間的壁壘,逐漸完成了物流體系的可持續化。
云計算處理中心。云處理中心的核心功能是收集多樣化物流活動相關數據,進而對海量數據進行分類、屬性定義、內容篩選、數據關聯,系統化演繹滿足目標任務的各決策方案,對未來業務流程進行動態化設計及合理化建議。物流云計算中心在運作過程中體現三方面特征:第一,智能調度物流資源。云計算中心能夠對隸屬于平臺的倉庫、運輸工具、車站、碼頭等物流資源進行協同化調度,面對交叉重疊的物流任務以最低的作業成本在供需雙方之間做出精準匹配。第二,動態調整資源分布。區域物流活動具有穩定的需求結構和需求特征,消費者購買行為產生消費產品類別、數量、頻次等大數據,云計算中心依據此信息可以合理預測物流活動規模與特征,進而優化資源布局,防止出現服務資源過度集中而導致的閑置與浪費,以及物流資源不足引起的服務質量下降。第三,評估物流活動績效。物流系統自我完善的過程以各構成要素良性發展為前提,具體體現為物流活動的績效。云計算中心收集業務處理過程中的大數據,據此評價物流活動運作績效,有助于確定非價值增值與低增值活動,提升物流系統運營績效。
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匯集了供應鏈各環節物流信息,其所涵蓋的范圍不局限于商品交易環節,還涉及上游原材料采購運輸、制造企業倉儲、零售商分布式庫存管理、最后一公里商品配送等全供應鏈環節。大數據信息匯聚于電子商務平臺,形成云計算中心的輸入信息來源,經過智能化分析與數據挖掘,輸出供應鏈各環節業務解決方案:原材料采購商獲得最優供應商和最優倉儲的反饋信息;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可依據委托方在運輸工具、倉儲分布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獲得最優運輸工具、配送線路、商品配載方案、裝卸搬運方式的選擇;制造企業實時查詢原材料供應商生產進度及商品在途信息,獲取準時履行用戶訂單的生產計劃,便于企業合理調度生產過程中的人力物力等生產資源,依據智能物流系統提供的解決方案,實現庫存最優化決策。
物流信息平臺。物流信息平臺是物流資源的管理者和物流服務提供者,也是整個物流過程的監控者。從供給與需求角度而言,電子商務平臺是物流服務需求方,物流信息平臺則是物流服務供給方,能夠對物流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利用虛擬化技術將倉庫、運輸工具、操作人員、專業化作業設備等實體資源進行數字化轉換并存儲于大數據系統中,定義其物理狀態、規格型號、業務專長等變量信息并匯總為平臺存量信息,依據資源占用等動態信息對存量信息跟蹤調整,在此基礎上,平臺管理下的各種物流資源應用資源整合技術封裝成為功能型物流產品,涵蓋物流作業環節的各種活動,用戶無需考慮被調用資源的所有權歸屬,也不必知曉具體服務提供者。平臺做出各種智慧化解決方案,以最佳資源配置滿足用戶需求。另外,物流信息平臺也要對物流服務過程的實施效果進行監控,當物品進入流通渠道后,物聯網技術便為物流全過程運行狀態提供實時數據,商品內嵌芯片傳輸射頻識別信號感知位置信息、運輸車輛通過GPS、GIS等定位跟蹤技術追蹤車輛位置與線路信息,以此監控物流服務過程、評估方案實施效果,同時將形成的動態記錄在大數據系統中進行更新。
資源共享機理。物流資源零散分布于物流作業各環節,且結構差異明顯,難以進行協同整合。云物流系統利用虛擬化技術,將物流資源封裝成為標準化服務產品,部署在合適的虛擬機中,面向特定區域提供物流服務。由于服務產生的隨機性、動態性、差異性等特點,云物流系統將服務域劃分為若干個服務節點,各節點之間彼此相連,覆蓋整片服務區域,各節點資源動態調度,實現高度共享,支持高效物流服務。
信息傳導機理。信息貫穿于物流服務全過程,云物流平臺具有收集流程信息、匹配服務需求、傳導作業信息等職能,保證了云物流系統穩定運營、任務處理的高效與精確。在識別物流資源與服務需求階段,云平臺主導資源質量、能力的評估,以及資源供應方資質、信譽等方面的審核,對用戶提出的物流服務需求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在服務響應階段,云平臺將生成的評價與分析結果存儲在大數據系統中,依據最優化目標運行系統,獲得服務需求最優匹配方案,并調用各方物流資源進入任務執行隊列;在服務實施階段,物流作業信息需在一系列關聯物流活動之間實時傳導,以確保服務流程的高效性與連貫性,云物流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動態跟蹤任務進度,及時調整資源分配,預測并規避服務進程中的潛在風險。
服務組合機理。云物流平臺作為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方,匯集眾多物流資源提供者并獲取物流資源使用權。脫離了所有權束縛的具備單一功能的倉庫、運輸工具等資源將在云平臺統一調度下實現最優化組合,并封裝成為有獨立功能、固定操作流程的云服務。當用戶提出物流需求時,將會存在多維度的云服務組合形式,云物流系統從一系列云服務可能組合中選擇最佳一組完成物流任務。尤其在新零售商業模式下,線上線下多場景、全渠道服務入口要求云物流平臺能夠提供更為多樣化的服務組合方式,以便實現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商業理念。
協同整合機理。云服務是云物流平臺的核心資源,是云物流系統利用大數據、智能化等新興技術形成的物流活動解決方案。云服務不僅需要整合專業化物流資源,還要求物流資源所有者之間緊密協同。首先,物流資源整合的目標是實現1+1>2的效果,借助云物流系統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一方面提升物流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服務集群模式更易于實現服務規模效應。其次,物流任務順利完成還需要服務主體之間相互協同,其中包括處于業務流程前后關聯或上下游物流活動主體部門之間的橫向協同,以及主體部門與其上級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縱向協同。云服務主體協同及物流資源整合為云物流平臺的成功運行提供保障與支持。
新零售云物流平臺系統應滿足分散化客戶需求、產品需求波動、配送方式靈活、送達服務快捷等要求,其運作模式應具備以下特征:智慧系統終端融合。目前零售行業廣泛應用智能化技術實現終端數字化運營,包括移動互聯、物聯網、無線傳感、射頻識別等,便于實時采集、存儲、傳輸物流信息,實現智慧系統終端融合,達到物流全流程信息化感知、控制及管理;跨行業系統平臺融合。新零售運物流系統是新零售電子信息平臺與云物流綜合服務平臺相互融合的創新性嘗試,新零售平臺產生物流需求,并共享零售行業關聯數據作為物流決策輔助,云物流綜合服務平臺實時獲取服務需求,輸出一體化解決方案。系統間的融合互通實現了新零售模式下物流服務的動態、實時、快捷和高效運作;云物流服務融合。物流活動環節多、服務范圍廣、流程差異大、運營主體各自為政,造成了物流服務標準不一、過程管理困難、流程碎片化等弊端。借助云物流系統的資源整合能力,將隸屬于不同主體的物流信息、設備設施加以協同運營,實現物流訂單服務、運輸倉儲服務、配送服務一體化管理,確保物流活動流程完整及各環節無縫銜接,提升物流系統運作效率及物流服務的客戶滿意度。
作為一種創新型智慧化物流運作模式,云物流在零售行業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全行業的整體規劃與一體化運作。從現有應用來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網購平臺云物流模式。隨著電子商務的深入發展,大型網購平臺進入服務精細化發展階段,物流服務在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各電商平臺通過與物流企業信息共享,以解決網絡零售物流配送瓶頸。第二,基于行業供應鏈協同的云物流模式。供應鏈協同運作以精準化、敏捷化物流服務為主要標志,由供應鏈核心企業主導,產業鏈各成員配合以構建云物流平臺,服務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庫存管理、配送等環節,提升供應鏈整體運營效率。第三,第三方物流企業主導的云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企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運作規模與業務水平明顯提升,開始向第四方物流模式演進。物流企業間逐步開展同行業業務合作,彼此傳導物流信息、共享物流資源,實現同一訂單不同企業共同配送,體現了分布式資源協同運作優勢,為共建全行業云物流平臺奠定基礎。第四,基于社會物流的“云物流”模式。社會化物流是國民經濟的血脈,肩負著行業間物資輸送的重要職責,是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要素。目前我國構建社會化云物流系統還存在諸多障礙,如社會信息化程度低、地方行政壁壘林立等。未來隨著新興技術在各行業廣泛應用,加之國家建設智慧城市政策引導,社會云物流體系將日趨成熟。
新零售商業模式具有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線上線下融合、智能化、強客戶體驗等特點,各關鍵要素協同運作以實現該模式的優越性。新的商業模式需要更為適應的供應鏈系統結構與之相匹配,以適應多維場景、多類型用戶需求下商品的及時供應。基于云物流的供應鏈運營體系具有更加開放、物流資源種類及數量更豐富、服務類型更全面、透明和集成度更高等優勢,能夠確保新零售商業模式順利運轉。在此思路引導下,本文嘗試構建新零售商業環境下的云物流系統運作模型,以滿足新技術、新理念、新邏輯趨勢下的零售業對物流服務提出的新需求。新零售云物流系統運作模型如圖1所示。
該模型由三個子系統組成,其運作過程描述如下:
新零售電子信息平臺。新零售商業邏輯與傳統零售相比,更加注重客戶體驗,無論是線下門店的所觀、所聞、所感,還是線上個性化的入口、支付、配送的選擇,都需要有智能化、無界化信息系統進行協同、控制與管理,而物流配送則是其中核心功能之一,實現商品有效調度和及時供應,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地點,以正確的方式,提供正確種類和數量的商品,交付給正確的客戶,完成客戶體驗的最后一個環節。新零售電子信息平臺協同管理線上線下零售業務,門店運營側重于購物場景搭建、品牌化經營、貨架布局及庫存管理等方面業務,門店管理系統收集用戶消費習慣、商品偏好、渠道銷量等數據,評估各業務流程價值創造能力,實現提升銷售績效與購物體驗的雙重目標。線下良好的商譽為引流線上提供了信用背書,線上客戶群體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生活節奏快,青睞于快捷便利的購物渠道選擇高品質商品,線上零售平臺側重于打造多渠道入口、快捷支付、靈活物流配送等創新性服務產品,抓取各業務環節的過程數據勾勒用戶畫像,實現精準商品推送、消費趨勢預測、快捷物流配送及商品庫存管理等功能以輔助線上線下業務協同。特別對于線上物流配送業務,是提升客戶體驗的最后一個、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可充分利用線下門店作為配送服務的前置倉庫,縮短人與貨的距離,為客戶提供自提及即時配送的個性化服務選擇,補充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方式。最終,新零售電子信息平臺將線上與線下獲取的“人、貨、場”等數據同步于物流云綜合服務平臺,并提出物流服務請求。

圖1 新零售云物流系統運作模型
物流云綜合服務平臺。物流云是云計算技術與物流行業相融合的產物,將物流資源的虛擬化集成、一體化協同調度,實現零售企業需求與物流服務之間的動態匹配和無縫銜接。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通過高性能計算等技術搭建的云物流平臺可以充分利用云中海量信息資源、計算資源、零售商業資源、物流資源,實現零售業與物流產業鏈上資源的優化組合和自動聚合,滿足區域內零售企業及其供應商隨時隨地調用銷售、交易、運輸、存儲和配送等信息,智能化引導與商業決策息息相關的物流活動規劃方向及物流資源的區域布局,提高物流企業服務的透明度和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無效商業行為損耗及關聯的物流成本,加快對客戶需求的反應速度,打造優質的客戶體驗。基于此,物流云綜合服務平臺由三個子系統構成:大數據系統、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物流服務管理平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面對終端用戶,為零售商門店、上游商品供應商及其物流業務部門提供基本物流服務需求、增值物流服務需求及物流綜合解決方案的申請入口。此外,該平臺也是零售商業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收集者,通過互聯網數據傳輸端口連通新零售電子信息平臺的銷售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及物流管理系統,并將共享數據輸入大數據系統,大數據系統一方面對輸入數據進行索引、處理、存儲,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移動設備、傳感器等先進技術自主抓取信息,探測客戶,并將關聯信息分類整合,形成物流服務基礎數據資源;物流服務管理平臺的主要功能是按照物流信息平臺提出的服務請求,通過大數據系統的分析處理,輸出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資源調度計劃,客戶通過人機交互界面查詢解決方案并確認,物流資源調度計劃通過資源調用接口傳導給物流電子信息平臺,完成物流活動的具體操作。此外,物流服務管理平臺還承擔物流云綜合服務平臺的綜合管理任務,包括對服務資源與知識能力的管理、云物流服務標準化與接口管理、用戶管理、數據管理、系統管理和維護等。
物流電子信息平臺。物流電子信息平臺聚集、整合專業化物流資源,打破物流企業獨立經營的壁壘,實現物流資源的虛擬化集成和一體化調度。其特點有:第一,面向社會化開放式資源集成,類似于第四方物流服務企業,本身不參與具體業務,只是利用信息技術鏈接零散物流資源,進而建立互動關系,便于充分利用。第二,資源集約化模式創造規模效應。物流設施盲目建設、設備重復投資造成了社會資源巨大浪費,集中建設云物流平臺有效調動現有資源,創造規模效應。第三,平臺運營標準化管理。物流業務標準化是影響資源協同整合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物流電子信息平臺制定標準化業務流程與功能標準,實現真正意義的資源融合。第四,物流資源實現權責分離。物流資源脫離了與所有者的隸屬關系,資源所有者不能干涉物流資源的合理調撥,有利于實現物流資源的快速反應與柔性化調度,創造物流服務增值。具體而言,物流電子信息平臺具有三個層次:資源層、感知層和云物流虛擬資源層。資源層主要功能是提供各類實際物流資源,包括物流設備、物流能力、物流知識等;感知層利用嵌入式云終端技術、物聯網技術、GPS及移動互聯技術對物流資源和能力進行識別與互聯,并接入到物流電子信息平臺,為虛擬化封裝提供接口;云物流虛擬資源層將各類物流資源與能力進行虛擬化封裝,形成邏輯上的虛擬資源云,并以物流服務的形式呈現在物流云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物流服務模塊化調用以滿足特定物流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