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紀凱銳
“疫情”不是傳統經濟淪陷的冤大頭,而是新興經濟的助燃劑。
在特殊時期,也不乏一些商業生機。
上海品牌林清軒,做的是護膚品,原來做傳統生意,在疫情下,實體店經營不下去,全國157 家門店歇業,最多撐不過2 個月。2月1日,創始人林清軒轉型做社群直播帶貨,超過6 萬人觀看,銷售額近40 萬元,直播間觀看人數從2個人到500 多人,最后全國門店共同參與。其成功有跡可循,門店的客戶用社群運營維護起來后,有了第一批流量,然后再利用直播帶貨的風口實現轉型。等疫情結束后,就可以做實體服務+社群運營+直播帶貨的打法,獲得全新的商業結構。
茵曼服裝店在疫情期間聯動全國600 多家門店,利用社群的方式成功轉型。線下店鋪會配置微信個人號,導購會引導顧客加微信成為門店的粉絲,加完微信后,再通過線上的服務流程和顧客進行互動。通過在門店積累的私域流量,采取社群營銷、朋友圈營銷、個人號一對一營銷,并配置統一的銷售話術、社群運營腳本,同時保持用戶在群里的高黏性互動,凡是有提問,10 分鐘內必有回應。啟用社群營銷的第一天,茵曼全國銷售額為18 萬元,天后,茵曼當日銷售額就順利突破百萬大關。
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今年的重要發展目標:社群+直播,兩者并駕齊驅所形成的營銷組合拳,真正讓企業插上社交互聯的翅膀,實現自我革命與重生。
微信在2020年的新規也指向社交商業變現。其一,騰訊直播小程序迅速進入我們的朋友圈,隨處可見的營銷者都在幫你開通微信直播帶貨的權限,申請微信直播帶貨只需要1 張營業執照和599 元/半年的管理費,這絕對是大熱門;其二,微信群的改版,原來群二維碼掃描100 人是上限,現在增加到了200 人;除此以外,好友人數上限調整為10000 人,原來限制在5000人,這也意味著微信也開始接受社交商業的做法。
直播粉絲一般是路人粉比較多,只有持續的播才有幾個鐵粉,但是像這種賣力的直播帶來的鐵粉概率很低,而且也沒有數據可以判斷。如果把直播間的粉絲導流到社群,那么就可以把公域流量平臺的路人粉,變成我們私域流量社群的鐵桿粉。從陌生流量到熟人流量,這意味著信任度的加強,信任強度也決定了我們成交的速度,有了社群的運營,直播間會更加有人氣。
大V 直播的博主都是有粉絲群的,每次在開播的時候,就會轉發直播鏈接到粉絲群,然后正式通知今晚幾點直播、直播主題是什么、直播福利是什么,此外,還會引導粉絲幫忙轉發直播鏈接給身邊的人,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引導,直播間的人氣會大大提高,在線人數也會變得更加可觀。
李佳琦全網坐擁3000 多萬的粉絲,每場直播都能突破100 萬的在線觀看人數,這其中除了他的IP影響力以外,同時還有他對于鐵粉的維護。李佳琦有超過500 個鐵粉社群,客服在里面做互動和售后,只要通過社群的裂變轉發,很容易達到100 萬的在線人數。
社交的形態從文字、圖片、視頻,到現在的直播,我們可以把他當成成交場景的改變,電商賣的是圖片和賣家秀,短視頻賣的是對于視頻內容的感受,直播賣的是氛圍和節奏。
通過直播我們可以把跟用戶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也更真實更直觀,我們在直播間發紅包、發優惠券、種草產品、進行產品體驗式分享等都很直觀,粉絲互動帶來的氛圍刺激并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就像我們看網劇都喜歡看彈幕,沒有彈幕就會不習慣。
只有把直播間的路人粉變成自己的鐵粉,后續再在社群里給粉絲制造福利、引導裂變,直播與社群才是雙向導流的。
今年必須做社群+直播,但問題來了,直播沒人看,社群不會運營,社群+直播不會運作,這可怎么辦?
我們在直播間做互動,做分享,能夠吸引部分的粉絲留在直播間,然后我們要積極地引導加個人號,以前只是點點關注,但是點關注最多只是多了一個數字。并且直播一開始都是不賣貨的,都是在養人氣,我們經過直播的互動跟大家發生第一次信任關系以后,可以引導大家加個人號,組建粉絲群。我們經常會看到,××軍團,××家軍,××粉絲后援會,這種就是告訴他們,我們就是一個共同體。
如何快速引導加個人號呢?一是送禮品,是最快速的方法,送一些跟自己的直播IP 定位相關的禮品;二是做活動,像我們做抽獎活動,只要加個人號就可以獲得第一次抽獎;三是給咨詢,專業性博主(減肥,護膚,情感,星座等),加個人號可以免費咨詢。
加個人號的第一個行為非常重要,這是一個留存的行為,如果加了沒互動,不問、不說、不引導,別人加來了以后是蒙的,就會產生“我到底要干嘛”“他到底要干嘛”的疑問。粉絲加個人號后的留存周期是有限的,也即是粉絲的耐心是有限的,而第一次簡單的行為就可以讓對方留下印象,后期才會配合你的工作。
如何做好粉絲分類,引導粉絲行為呢?一是讓客服批量添加個人號以后,編輯標簽,然后開始群發問候,配好文案;二是文案要很有激情,要感謝,如“歡迎你加入××后援會、××家族”;三是引導對方加星標,把我們的個人號加星標,可以方便以后聯系。
這里有幾點常用技巧:一是開始邀請進群,進群要有儀式感,要有歡迎詞、群規則、群公告;二是發發小紅包,讓老粉一起來歡迎新粉,制造歸屬感;三是定期做活動,引流的活動就讓粉絲轉發然后送福利;四是成交型活動,要給出限時限量搶購的緊張感,也可以在直播間做。
需要注意的有:定制每次直播的主題,要有噱頭,按照粉絲的心理需求設計; 引導粉絲邀請身邊的好友進直播間搶福利;定制好文案和海報,讓粉絲轉發朋友圈;給完成分享的粉絲,送福利。
一是直播前做好預熱鋪墊。直播預熱:利用朋友圈、粉絲群等,全天候、高頻次、多渠道宣傳;介紹直播內容:產品特點、價格、優惠力度、直播時間等;突出關鍵信息,集中粉絲的注意力。
二是直播中的成交技巧:介紹產品及優惠活動、直播抽獎、限時搶券、收集反饋等。其中,介紹產品信息,包括產品亮點,優惠折扣等;限時搶券,隨時播報商品搶購數量,營造活躍氛圍。
三是直播后的反饋。收集反饋,可以在與粉絲的互動中收集,同時,也要注意收集本次活動的反饋,并預熱下一次直播的時間和內容。
通過這樣的直播+社群玩法,可以有效提高粉絲黏性,并且,通過粉絲身邊的圈子做人脈裂變,足以輕易實現從200 到20000 乃至更多的裂變。
玩直播+社群,就是要抓住人性來營銷,如果我們給到粉絲充分的儀式感,粉絲自然就會對我們產生崇拜和敬畏,對直播博主的印象就會提升。甚至我們在社群里對博主的塑造和推崇,將會讓整個直播間的人氣大大提升,鐵粉也會越來越鐵,有了足夠多的鐵粉,后期我們變現就輕而易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