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宇菁
(湖南警察學院交通管理系,長沙410038)
課堂是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渠道[1]。一直以來,課堂教學都是在大大小小的教室之中開展的,而飛速發展的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正催生教育方式甚至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革新。“翻轉課堂”,作為其中的代表之一,近年來受到了廣大高校教師的關注。
“翻轉課堂”英文名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中的翻轉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主導權從教師一方轉向學生一方,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翻轉課堂”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動學習能力等方面有著巨大優勢,這點已經達到廣大教師的共識[2]。但是,“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有著教學監控難度較大的問題;同時,如果一味過分強調學生的“學”,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可能導致學生學習偏離教學目標,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怎樣和公安院校更加嚴格的教學管理相融合,怎樣利用“翻轉課堂”的培養方式對公安專業教學中要求的“教、學、練、戰”一體化的培養目標起到促進作用,都是新的課題。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公安院校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以《交通管理學》等公安基礎課程為模板,將這種新的混合模式運用到學生培養當中去。在新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作用和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通過該教學研究課題,為今后的公安院校教學實踐提供一個新的改革思路和可行方案。
《交通管理學》是公安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主要研究公安機關依法開展道路交通管理活動及其規律,闡述道路交通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全面介紹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業務工作,目的是使公安專業學生掌握道路交通的基礎知識以及依法進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經常的聯系公安交警業務以及常見的交通問題,開展實踐性教學。而目前大多數的實踐性項目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的不足。
(1)實踐內容涉及知識點較多,教學效果不佳。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始終處于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的地位。而公安專業課程中,往往一個實踐內容會涉及多個知識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為了趕進度,通常會出現填鴨式或者滿堂灌的情況,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中與實際脫離。
(2)實踐教學課時較少,難以學懂學透
《交通管理學》目前僅有8 個課時為實訓課時,在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課時都用于老師在課堂上理論知識和實訓流程的講授,而真正留給學生實際操作和總結的時間少之又少,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得不到培養和提升,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學生的平均參與度低
在以往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實訓是普遍的做法,但實際上,當每一組的小組長確定之后,剩下的學生則會明顯的出現推脫,懶散的情緒,從而讓整個小組的工作變為小組長個人的任務,難以讓整個班級的學生都得到有效的鍛煉。
“翻轉課堂”是一種最早起源于美國的新型教學模式。早在1991 年,哈佛大學物理學教育家埃里克·馬祖爾(Eric Mazur)提出,計算機在將來的教學中會起到巨大作用。他詳細論述了學習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是知識的傳遞,然后是知識的內化。而這一觀點正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理論基礎,“翻轉課堂”的核心是將這兩個核心步驟的順序進行顛倒。在1993 年,艾立森·金(Alison King)就提出“相對于單純地傳授信息,課堂時間可以利用得更加富有建設性”[3],這實際上就是“翻轉課堂”理念的雛形。美國科羅拉多州洛杉磯林地公園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兩位老師貝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山姆(Aaron Sams)于2007 年最先在化學課的教學上啟用該方法。而對“翻轉課堂”貢獻最大的是可汗教育學院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2004 年,可汗錄制了一些教學錄像發布到YouTube 網站上,收得廣泛好評,并受到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注意進而投資。
但是,“翻轉課堂”絕不意味著單純的制作教學視頻,再供學生課外自學。將“翻轉課堂”理解為視頻課或者在線課程也是片面的。理解“翻轉課堂”的關鍵在于正確解讀“翻轉”二字。“翻轉課堂”。簡而言之,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翻轉”,形成“先教后學”向“先學后教”的轉變。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中,教師是整個教授學習過程的主導,學生在課堂上接受來自教師對某一課程內容的解讀和分析,而后通過作業、課后領悟等方式完成對課程內容的接受。因此,這里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家自學,而到學校或教室中討論,練習,答疑。因此,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和理解應用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注重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和難點會反復的出現于以下各個階段:課前自學,課堂練習或討論,以及課后鞏固。這樣一來,學生在頻繁接觸難點,自主研究,集體討論,和反復訓練的過程中,真正將知識點內化,并能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4]。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交通管理學》實踐教學中是可行的而且有優勢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公安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在《交通管理學》實踐教學內容中,很多內容都是與公安實戰業務知識緊密聯系,需要學生仔細學習,深入理解,并付諸實踐。通常一個實訓內容并不僅僅只有一兩個知識點,甚至包含了本專業其他課程的知識范疇,因此,僅僅通過傳統課堂依靠老師直接灌輸,學生一時之間是很難理解透徹的,那么在實訓的過程中必然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采取翻轉課堂的模式,利用網絡平臺的將教學資源,讓學生自己先通過自學完成對所需知識點和實踐過程的了解,再在課堂上通過操作,將問題凸顯,教師則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解答。這樣更能滿足公安實踐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往往只能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傳授知識,這對于不同層次和能力的學生其實效果并不是一樣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自主學習,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都能夠滿足,以視頻教學資源為例,看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反復觀看,這在傳統課堂上是做不到的。然后通過自主學習,學生的會自發的去探究,得到的結論通常是發散的,這些在課堂上都會體現出來,對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協作和對抗,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在公安實踐課程當中使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師的作用由原來的強迫學生學習,變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任課教師的職責絕不是單純的準備教學資料、制作視頻或準備網課,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們轉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和學生一起提出問題、探究答案。因此,這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在充分互動的基礎上,掌握學生們的知識掌握情況,因材施教地制定教學過程和授課方式,采取個性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
下面我們以《交通管理學》當中交通組織管理實踐教學為例,進行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
這一階段主要分為制作教學內容,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教師監督管理三塊內容。
(1)教學內容的選取和制作
這是“翻轉課堂”的第一步,是翻轉是否成功的前提保證。對于交通組織管理而言,涉及到道路交通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公安交通管理的基本業務,范圍比較廣,知識點也較為繁多,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內容都適合翻轉課堂,例如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而對于微觀交通組織這種實踐性較強的內容,翻轉課堂就能起到一個很好的效果。在此,我們選取的是路段交通組織這一內容進行翻轉課堂模式的實踐教學。因此,教師需要有目的的設計教學內容,并制作成相應的視頻、PPT 或者電子文檔,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下發給學生。這些教學內容一定是高度概括的,濃縮的和具有引導性的。
(2)學生完成自主學習
學生是“翻轉課堂”中最重要的角色,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的關鍵環節。通過觀看教師下發的學習內容,完成理論知識的鞏固及實踐方案的設計。在此階段,我們會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自行選取一個熟悉的地點(某一個路段),進行交通組織方案的設計,并將方案形成電子文稿,制作PPT,為課堂討論做準備。這樣做的好處是,每一組學生所選擇的交通組織的對象都不一樣,方案更是多種,更好的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做好監督管理
傳統課堂是非常好進行課堂管理的,但凡有一點教學經驗的老師都能很好地把控整個教學過程。但傳統課堂的教師通常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選擇需要幫助的學生,何時去幫助他們,因為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會經常在教室里走動,以便學生尋求幫助。于是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獲得關注和幫助的永遠是需求最多的學生。但值得注意的是,需求最多的學生往往不是最需要幫助的學生。而在翻轉課堂里,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現,這個學生進行了多長時間學習,對哪些內容進行了反復查看。這樣一來,我們能更好地辨別哪些學生需要更多的幫助,哪些學生準備好了迎接下一個挑戰。于是,教師及時有效的對學生課前學習的監督尤為重要。
課堂階段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最頻繁的階段,也是學生完成課前所學知識的內化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首先,各小組把在課前所做的交通組織方案設計利用PPT 的方式進行講解,接下來,由其他小組對這一組的方案進行隨機提問,該小組成員可自由進行解答。所有小組都進行完畢之后,最后由教師予以點評。我們發現,這樣的一種形式往往會激發出小組與小組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思維的對抗,這是非常良性的一種對抗。在交流與互動之后,學生會對自己制作的方案有更多的思考,對涉及到的理論知識也會有更深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這一階段不僅僅是作為聽眾而存在,教師一定要注意控制課堂的節奏,關注學生的反應,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5]。
對于“翻轉課堂”而言,下課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在課后階段,還需要繼續加強與鞏固,同時還要教師還要對課堂內容進行評價。有時課后的反芻比課堂的學習效果還要更好。而學生課后的思考討論和互動均可借助網絡通信工具來完成。
(1)鞏固與提升
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后教師起到的作用很小,無法很好的監督到學生學習的情況。“翻轉課堂”后,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回答學生的提問,查看學生復習的情況,積極與學生進行線上的交流,這樣一來,學生能更好的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例如在交通組織實踐課程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課堂討論的結果,對已有方案進行修改,在這過程中對交通組織的目的和方法會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2)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有多種形式,例如老師對學生實踐表現的評價,及學生學習小組內部的互評等。評價方式也包括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兩種。其中,定量評價側重對結果的評價,主要對小組交通組織方案質量的評價。而定性評價則更加偏重對過程的衡量,同時也可分為線上和線下評價兩種。線上模式以學習平臺的數據庫為依據,數據包含學生在線登錄時長和次數、查閱教學資料情況、答疑情況、互動表現等;而線下評價則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打分,包括他們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的發言情況、學生的課堂表現等。學習小組成員間的互評主要采用線上評價的方式,每一小組在網絡教學平臺中上傳各自課程作業,再由其他小組來評分。最終,評價結果將由教師與學生互評成績的加權平均得到。
公安院校在公安人才培養方面處于中心地位。因此,公安院校的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結合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作用和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因此我們相信,“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在公安院校教學過程中,特別是《交通管理學》的教學活動中會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