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芬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東關小學,甘肅民勤 733300)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倡導個性化的閱讀方式,其核心是以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力、習慣為重要基礎和前提。所以,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要滿足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然而,在當下的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尚未抓住教學精髓,不理解甚至誤解了個性化閱讀的含義,從而影響了對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
基于此,筆者從語文閱讀對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重要性、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現狀入手,詳細而具體地分析了培養低年級學生寫作意識的策略,具體如下。
1.積累好詞好句
好詞好句是學生的寫作基礎,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閱讀,能夠借助大量接觸優質的成語、歇后語、古詩詞句、名人名言等好詞好句。
2.涉獵不同的閱讀體裁
學生的閱讀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涉獵不同體裁的文章。這樣一來,學生在看到一個題目的時候自然會生出多種寫作方向,并能根據題目含義靈活選擇不同的作文體裁,這對學生的寫作來說非常有利。
3.學會謀篇布局
謀篇布局就是為文章構建架構,關乎一篇文章是否能從形式上立得住。這是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鑒于小學生還不具備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剖析文章,從段落劃分、思想總結等層面,讓學生具備謀篇布局的基本技巧和方式。
1.閱讀素材的趣味性
對小學生來說,閱讀素材有趣、有料,學生自然喜歡讀,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語文閱讀素材無論在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非常豐富,也很容易找到滿足大多數學生寫作興趣的內容。所以,提高閱讀素材趣味性是目前增強學生寫作興趣的主要方式。
2.閱讀素材的思維引導性
閱讀素材不僅要有趣,還要有一定的思維引導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持續地閱讀下去。因此,這是保持學生寫作興趣的最有效辦法。語文閱讀素材因為包含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等情節性較強的閱讀材料,能夠讓學生的思維緊緊跟著文字逐步深入,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3.閱讀素材的通俗易懂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內涵太過深奧的文章顯然不受歡迎,只有那些通俗易懂的閱讀素材才是小學生的“菜”。只要教師認真篩選、利用得當,大部分的語文閱讀素材均可滿足“通俗易懂”這個特點,自然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大部分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讀寫結合,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教師缺乏應用讀寫結合策略的經驗和方法,導致閱讀教學中學生缺乏寫作機會。
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課堂教學中能夠分配給學生寫作的時間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大幅度壓縮本已不多的寫作時間,這就使得學生喪失了很多鍛煉自身寫作能力的機會,長此以往,必然對其語文學習不利。第二,閱讀教學中,教師不重視寫作環節,甚至會刻意忽略寫作環節,往往讓學生通讀原文之后直接開始研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做題、寫字,不會考慮學生能在文本中學到什么樣的寫作知識點。
筆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深知學生的閱讀材料只有一本語文教材,其中許多內容,教師讀起來都會感到枯燥無味,更不要說追求趣味性閱讀和引導性閱讀的小學生了。久而久之,學生喪失寫作興趣似乎成了必然的事情。
同時,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常常讓學生只接觸教材內容,明知學生不喜歡,依然要求他們反復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學生的寫作激情,繼而降低其自主寫作的興趣。
“形式主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而且對寫作教學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實際教學過程中,所謂寫作學習,僅停留于表面,教師制定的寫作標準和方式也十分簡單,只有“不寫錯字、無語病”,完全不考慮文章的情感表達、遣詞造句等,這也使得學生的寫作意識無法得到實質性的培養[1]。
1.科學合理地制訂寫作計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制訂寫作計劃時,教師要注意如下兩點,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必須在制訂寫作計劃的過程中秉持人本教學理念,真正把學生的閱讀需求、個體差異放在重要位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方式為前提和基礎,發揮自身的引導和啟發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快樂的閱讀中提高寫作意識。其次,必須為學生制訂適合他們的寫作計劃,包括因材施教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能夠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控寫作學習進程,并在大量的實踐練習中切實培養寫作意識[2]。
2.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必要條件。那么,應當如何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呢?為進行更加具體和細致的分析,筆者以小學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例詳述如下兩個方法。
第一,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學習。例如,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金華雙龍洞的圖片,當學生寫作到某個地方(如“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時,教師要展示對應的圖片(雙龍洞的洞口美景)。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學生一邊看著圖片一邊嘗試用文字進行描寫,通過多感官學習培養其寫作興趣。
第二,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例如,讀到“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表演以重現文章情境。這種充滿趣味性和合作性的教學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3.開展語文課堂寫作比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開展寫作比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比賽,也可以讓學生單獨比賽。此處以合作比賽為例。首先,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盡量保證每組的寫作水平差不多。其次,采用分段閱讀的比賽規則,讓組員討論分段方式和寫作順序。再次,教師要將情感表達、遣詞造句、段落劃分等作為主要評分標準,引導學生從標準出發切實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教師組織小組進行寫作比賽,讓其他學生組成評審團打分,分析各組文章的寫作特點,以點帶面,培養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閱讀素材的范圍、數量,應當根據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內容而定。例如,教學內容為一篇倡議文,就要讓學生多涉獵關于環保、運動、社會公益等閱讀內容[3]。為更加具體地分析應用策略,此處以《找春天》為例進行分析。
1.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作文題目
以《找春天》為話題,寫作角度有很多,如風景紀實、日常生活感悟、保護環境等,如此多的寫作角度對應不同的文章。以風景紀實為寫作角度,教師可讓學生閱讀《小池塘》《泰山》《我愛北京天安門》等;而以日常生活感悟為寫作角度,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生活多姿多彩》《熱愛生活吧朋友》《幸福的一天》等。
2.組織“我喜歡的一篇文章”的課堂活動
教師根據寫作角度,可采用分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以3人為一組合作查找相關閱讀素材,組織課堂活動“我喜歡的一篇文章”,讓小組就文章的故事情節、作者生平、文章的思想感情等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寫作角度挑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進行深度閱讀。
3.根據寫作角度讓學生自主閱讀
根據寫作角度,教師圈定了《小池塘》《泰山》《生活多姿多彩》《熱愛生活吧朋友》等幾篇文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自主閱讀,主要目的是降低教師的閱讀干預程度,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閱讀思路進行。當然,這個過程中,教師依然要做好引導和鼓勵工作,一旦有學生出現不愿閱讀的情況,要適時鼓勵和引導,保持其較高的閱讀興趣。
4.標畫好詞好句,學習謀篇布局,進行實踐寫作
閱讀如果只憑興趣而無收獲是全然不行的,所以教師要落實作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邊讀邊標畫好詞好句,合作分析作者是如何謀篇布局的。學生了解這些之后,才能真正進入最后的實踐寫作階段,即仿照教師圈定的幾篇文章,以《找春天》為題目進行寫作。
綜上所述,個性化閱讀教學應十分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寫作意識、寫作方式的培養[4]。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語文閱讀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重要性,并針對我國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教學問題制定詳細的教學策略,包括客觀教學環境的構建以及主觀教學方式的優化。只要小學語文教師能真正將這些教學策略落到實處,必然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寫作意識。當然,上述分析只是一些短淺之見,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