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野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北京 100195)
當前,不論是外語還是母語的語言教育,世界各國都將兒童的早期閱讀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相關研究顯示:早期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對小學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學生與家長在無形中也越來越重視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是感受英美文化與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因此,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時,英語教師必須講究一定的閱讀策略,不僅要滿足小學生的閱讀要求,幫助學生積累閱讀量,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傳統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以應試為主要目的,對學生采取強化訓練的模式,即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強化訓練下有所提升,但對小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與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生的被動閱讀狀態不符合一般教學規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要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技巧與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引導小學生接觸適合自身知識水平、內容新穎有趣、題材豐富的課外讀物,這樣不僅對學生所學內容有一定的鞏固作用,也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小學英語作為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起步階段,對今后的精進閱讀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分級閱讀主要是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語言發展規律與閱讀發展規律的科學分析上。教師通過分級閱讀可以掌握小學生的閱讀發展規律,并可遵循相關規律來指導小學生閱讀,有效推進小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離不開大量的語言實踐和語言材料。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和家長加強了對英語讀物的重視程度,針對不同年齡與不同英語水平的分級閱讀繪本應運而生。當前,不少小學英語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如逐句跟讀、過分講解語法分析等,這不利于學生保持英語學習興趣,也不符合小學生的心智特點,更是脫離了英語閱讀的本質,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獨立學習能力起到反作用。鑒于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積極研究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模式是十分重要的[1]。
分級閱讀主要根據小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與認知能力,選擇適合小學生成長需要的讀物。這符合小學生的發展規律。根據分級讀物特征,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既是對傳統閱讀模式的突破,也是良好閱讀模式的新體驗。分級閱讀的方式,既能加深教師與家長對學生學習閱讀過程的認識,一線任課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調整教學環境與教學模式。
小學英語閱讀模式眾多,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小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和閱讀能力,選擇適當的閱讀教學方法。一般來說,英語閱讀分為精讀、泛讀、精讀泛讀相結合三種模式。精讀強調的是語法、單詞和句型,學生在精讀過程中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究細節;泛讀知識需要理解文章的含義,在短時間內閱讀更多,各有利弊。其實,精讀與泛讀的有機結合,是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日常小學英語分級繪本閱讀中,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與詞匯,還應要求學生正確分析閱讀與英語課之間的關系。精讀要求學生認真分析文章內容,并應用自身知識完成一個文本。精讀后,教師應根據泛讀需求,要求學生掌握主要的句型與單詞,遇到困難時,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實現精讀與泛讀的有效結合。
然而,現有的小學英語教材所提供的閱讀資源是有限的,要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僅僅依靠英語課本是不夠的。教師要在不同學習階段,根據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與認知發展特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題材。尤其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與組織作用,通過實施多種閱讀策略,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在眾多的讀物中,分級繪本閱讀以其聲容并茂的優勢,集圖畫與文字于一體,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對健全學生的人格、情感與認知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以下筆者從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角度,簡單談論小學英語分級繪本閱讀模式的實施對策。
(1)從閱讀資源來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選取適當的英語繪本閱讀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思維還尚未形成,如果是純文字的繪本,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就是一種抽象的符號代表,他們在閱讀時會有一定的難度。選取一本適合學生年齡特征與個性需求的繪本,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不認識英語單詞的學生讀懂其中的意思。英語繪本主要是圖片與故事的結合,整個故事情節簡單直白,往往用最簡單的文字敘述搭配生動的圖片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既有一定的趣味性、直觀性,還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說,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與知識性。小學生可以在圖片的指引下,從整體上感知故事大意,再加上英語教師通過課堂互動教學對故事的分析,可以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思考,感受中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
(2)從閱讀主體來看,閱讀教學中以學生主動“學”、師生互動、教師“教”的模式來開展分級閱讀。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并沒有既定的模式引導學生閱讀,教師可依實際情況而定。例如,閱讀文本的難度不大,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時,教師可采用自由討論的方式,先讓學生泛讀,從整體上把握故事發展情節,然后通過師生、生生自由討論與閱讀情節相關問題,最后針對討論中發現的問題,由教師進行細致講解。這樣一來,學生能把自身的生活體驗與閱讀文本建立聯系,還能緩解學生在閱讀中的緊張、迷茫情緒。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不僅學到更多的知識,還能感受英語閱讀的樂趣,這不僅突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也有重要的作用。
(3)從閱讀方法來看,根據小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圖片的方式來猜測故事情節,趣味性的教學更能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小學高年級學生可采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通過捕捉關鍵信息,了解課文內容,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主。閱讀方式不一定要拘泥于某種模式。不過,不管采用哪種閱讀方式,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認知水平安排閱讀任務,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和思考。這不僅是為了提升閱讀能力,還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學習技巧,為學生的終身閱讀奠定基礎。
總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要結合低、中、高年級的學生特點開展分級閱讀,選擇有針對性的繪本閱讀材料,利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策略,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