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蓮花小學 許瑋虹
說明文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文體,它以言簡意賅的文字,把說明對象的特點、性質、作用等闡述清楚,具有很明顯的知識性、實用性。根據說明文的內容,可以分為事物類說明文和事理類說明文。事物類說明文主要是指描述事物的特征和本質,解釋事物的變化過程和原因,此類文章,例如《長城》《秦兵馬俑》等;事理類說明文是指闡述事物道理,解釋科學原理的科普類文章,例如《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等。
說明文一般有這些特點:一是對事物或者原理有準確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知識性和科學性;二是對事物或者原理的解釋要用讀者看得懂的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并說明清楚。
目前,多數說明文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和單薄,學生難以對說明文產生濃厚興趣,教學方法基本上在基礎層次徘徊,難以有新的突破。打破說明文教學瓶頸,優化說明文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開拓說明文教學的新境域,迫在眉睫。
由于說明文內容單薄,特別是一些科技類說明文,其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較遠,閱讀時很難理解。有些學生就容易囫圇吞棗或者浮光掠影地閱讀過去,看完之后卻難以復述文章在講些什么。
學生難以靜下心來閱讀說明文內容,甚至遇到一些專業名詞時未能使用工具書去查明意思,導致無法理解一個詞、一句話甚至全文的主要內容。頭腦一片空白,心里特別著急,在浮躁的情況下更無法沉下心來閱讀,做到真正讀懂文章在講什么,無形中浪費了大量的閱讀時間。造成以上種種的根本原因就是閱讀狀態進入較慢。
說明文內容不像記敘文那樣富含感情,內容比較單一枯燥,學生讀起來會比較沒有興趣,導致閱讀的效率極低。如果教師能給予學生一定的方法指導,那么學生就能在閱讀說明文時做到有法可循,閱讀起說明文來效率就會提高很多,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說明文是當今語文學業質量檢測中閱讀部分必考的一項,可以說,說明文的閱讀水平如果得到提升,學生的總體閱讀水平同樣會得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升,閱讀的量和面也能得到延伸,在一定程度上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
說明文閱讀方法需要我們強化文體意識,因循說明文的結構形式和語言特點等,有機滲透方法指導。
(1)從標題入手。說明文的標題往往是整篇說明文的眼睛,讀懂了標題,文章便讀懂了一半。
(2)抓全文中心句。每篇說明文都有它的中心句,學生在閱讀時要尋找出全文中心句,找到了中心句,便能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
(3)串聯各段內容。有的說明文,每個段落都會有一句揭示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的句子,此時,便可以指導學生將每段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然后再將各段的主要內容串聯起來,由此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
把握了全文的主要內容,還需要找準說明方法。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有這幾種: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做假設等。
(1)認清說明方法的特點。這么多說明方法,要幫助學生認準它們,就要在平時的說明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各種說明方法的特點,例如,列數字就是采用一系列數字加以說明,作比較就是把別的事物拿來與說明對象對比,舉例子就是舉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打比方就是把說明對象比作另外一種事物。幫助學生認清各種說明方法的特點,有助于他們在閱讀說明文時分清文章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避免誤判。
(2)掌握說明方法的作用。學生認清說明方法的特點之后,還要指導他們掌握說明方法的作用。每種說明方法的作用各不相同,例如,列數字是用準確的數字突出說明對象的特點;舉例子是用具體事例說明對象的特點;作比較是用另外一個事物與說明對象對比,突出說明對象的特點;引用是引用名言名句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在幫助學生掌握說明方法的作用之后,還要在平時的說明文閱讀教學中多加鞏固,幫助學生真正掌握,以免遺忘。
說明文中的用詞準確性,一般表現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圍、時間、頻率、估計等詞語上。例如“幾乎、相當、大約、可能、部分、全部”等等。可以說,每篇說明文都有用詞準確性的表現,在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理解說明文的用詞準確性。我們在平時的說明文閱讀教學之中,就要培養學生用詞準確的靈敏性,幫助他們有效地捕捉和理解文章句子中的用詞準確性。
在說明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有效閱讀說明文的方法,他們今后閱讀說明文便懂得如何下手,長此以往,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興趣就被激發起來,說明文的閱讀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