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推動貿易結算設施升級換代,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區港聯動發展的新要求、新突破。
要把海南建成自由貿易港,充分發揮其背靠經濟、貿易、金融發達的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地理區位優勢,貿易聯通是首要任務,而優先加快建設先進的貿易便利化基礎設施更是重中之重。依靠科技升級換代貿易結算設施,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區港聯動發展的新要求、新突破。貿易結算設施在貿易活動中居于樞紐地位,是促進市場交易活動穩健高效運行的基礎性保障。對市場交易活動而言,有利于降低交易操作風險和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對銀行與保險而言,有利于依托設施掌握交易相關的物流、信息流并提供融資、增信、保險等金融服務;對金融監管而言,有利于識別、追蹤以及量化金融風險,改進并提高對金融風險的防控水平;對政府而言,有利于提高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流通速度,促進貿易便利化,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增長。此外,隨著貿易交易數字化日新月異的發展,對貿易結算設施升級換代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鑒此,可充分利用區港政策優勢,先行先試新一代貿易結算設施,促進區港貿易流通便利化,激發區港市場活力,為深化區港合作提供基礎性保證。在貿易結算設施優先建設與先行先試方面,以下方向值得探索與推廣。
當前,跨境支付幾乎都由銀行通過SWIFT進行,通過層層中間代理行進行結算,時間長、費用高、隱私保護差。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以實現點對點的加密通訊,也催生了新一代跨境支付系統。
相比傳統跨境支付,區塊鏈跨境支付具有如下優勢:一是安全度高。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型加密數據通訊,通過智能合約、共識算法,可實現點對點的實時安全通訊。二是可靠性強。通過采用ISO20022標準報文、反洗錢政策等國際規則與慣例,能被現有的SWIFT用戶所接受。三是匯款速度快。采用點對點通訊,借助互開賬戶可實現匯款資金實時到賬。四是數據保密且狀態透明。因點對點通訊,數據由交易相關方存儲,從技術上保護了隱私,且相關方可實時直觀追蹤匯款進度。五是信息完整。點對點通訊,在現有SWIFT報文基礎上,可擴展附加款項背景信息(如貿易項下訂單、發票、運單信息等),方便收款行及時辦理入賬手續。六是支持多幣種及數字貨幣。點對點支付,可自由選擇貨幣(含數字貨幣)進行匯款。
鑒此,區港應積極支持發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跨境支付平臺,率先建設,率先投入試點運行,滿足貿易數字化、加速資金流動的需要。此類平臺前期研發投入較大,技術路線復雜,且不同于傳統思維和技術路線,往往很難被接受,這就需要在某些專門區域、行業或個別銀行機構開展先行先試。在技術選型方面,必須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當前匯聚了多名院士、教授和業界專家組成的清華大學阿爾山區塊鏈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研發的基于數字貨幣技術的新一代跨境支付系統,已被多家境內外銀行認可,正在試點運行中,未來可在區港合作中推廣應用。
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于2019年年底試點上線的電子信用證系統(下稱央行電證系統),作為央行主導建設的一項重要貿易結算基礎設施,依托央行大額支付清算系統網絡,提供信用證信息傳輸服務,極大便利了廣大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開展信用證結算業務。
信用證作為通用的支付結算工具,同時具備風險相對可控、具有融資功能和直接服務實體經濟的特性,發展空間廣闊。過去因信用證電子化程度不足、跨行公共基礎設施缺失等原因,導致市場相對割裂,開放性不足,整體發展緩慢。據了解,在2019年央行電證系統上線之前,為企業提供國內信用證結算服務的銀行不足80家,廣大中小銀行及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較少使用信用證這一結算工具。
央行電證系統的上線,極大提高了商業銀行服務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主要優勢如下:
一是央行電證系統,較好地解決了金融服務領域現實存在的金融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央行電證系統,為廣大中小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信用社等以服務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為主要對象的金融機構開展信用證服務,提供了基礎設施,可幫助中小銀行克服開展信用證業務系統開發運維成本高、專業人員不足、內控體系要求高等關鍵制約因素,大幅降低了行業門檻,有利于借助信用證這一結算工具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二是央行電證系統,較好地解決了國內信用證在大中型銀行與中小銀行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央行電證系統,通過制定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和兌付機制,引入了銀行保兌、信用保險增信等新技術手段,有利于在國內信用證業務上促進各類金融機構的融合發展,便利信用證福費廷二級市場業務流通。
三是央行電證系統,較好地解決了科技進步新環境下對國內信用證發展監管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央行電證系統,通過建立統一的國內信用證電子化平臺,實現了監管實時監控、業務全程留痕,可促進各類金融機構不斷適應新的監管要求,保證信用證業務安全有效運行,進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此外,央行電證系統,還可顯著提升信用證項下企業融資需求與銀行資金的匹配效率,并可有效解決銀行通過SWIFT系統辦理國內信用證業務帶來的國內貿易與金融信息數據的安全問題。
鑒此,為探索貿易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做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與風險防控平衡,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區港聯動中應加快推廣運用央行電證系統貿易結算設施,為促進區港貿易流通提供信用支持工具,為定向的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傳導提供通道,使之成為銀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依托,真正解決困擾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跨境貿易金融業務,涉及國際結算、貿易融資、擔保以及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多項金融服務與交易環節,相對其他金融業務而言較為復雜,對貿易交易相關方要求高,對交易信息可信度要求高,對交易操作風險防范要求高,并通常需依托海關、稅務、外匯等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官方數據信息。國家外匯管理局打造的跨境金融區塊鏈平臺,通過借助區塊鏈技術,較好解決了跨境貿易金融業務中的痛點問題,便利了中小企業跨境貿易融資,值得大力推廣運用。
跨境金融區塊鏈平臺上線以來,已成功在全國多地、多家銀行應用,惠及了眾多中小型進出口企業。該平臺作為一個集開放貿易金融生態、可穿透式監管、有公信力的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實現了跨境貿易交易數據的交叉驗證、數據不可篡改、業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有效促進了跨境貿易金融相關市場信任機制的形成。
跨境金融區塊鏈平臺依托區塊鏈技術,可全程記錄跨境貿易交易的相關信息,將貿易交易各環節節點“可信”地聯接到一起,使得貿易交易參與各方能快速獲得真實可信的信息,從而為銀行發放貿易金融授信提供了便利。此外,外匯局通過該平臺可實時監控貿易交易全流程、資金流動全過程,并實現了監管穿透化、便利化,通過大數據分析及預警機制的設置,還可有效提高對跨境貿易交易及融資風險的預判與應對效率,規范市場健康發展。
在區港合作中推廣跨境金融區塊鏈平臺,可形成一個廣泛連接的、開放共享的區港跨境貿易金融生態,使之成為促進區港貿易流通、資金流動的重要聯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