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雷
安徽相淮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00
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質量控制方面都需要多部門的配合和協調,在此過程中需要對于重點的材料、制度、人員等方面進行針對性和細節化的處理工作,從而提升質量控制的必要性。
對于大多數的施工單位而言,日常施工管理中的建筑工程管理體系和質量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是十分嚴重的,從而在施工過程中缺乏對于施工中許多問題和安全問題的有效指導和分析,從而無法做出明確的解釋和說明,也引起了施工現場的重視程度不高。并且,在施工現場的責任分配并不明確,無法落實質量責任制度。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整體的基礎,沒有良好的材料支持,再先進的施工技術,再完善的管理體系,都無法促使高質量的建筑落成。然而,一些企業為了短期利益,不切實際地節省成本,在建筑材料上偷工減料,甚至以次充好,這都為建筑后期使用過程中爆發質量問題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風險,不僅影響住戶的居住體驗,還影響企業的良好發展。另外,在采購建筑材料的過程中,也時常發生采購人員因各種原因采用質量不過關的材料進行施工的現象,這也在無形中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質量[1]。
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往往要使用一些大型設備。這些大型設備對施工條件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是一種挑戰。然而,一些操作人員為了省時省力,沒有嚴格按照設備的操作規范進行操作,造成設備故障頻發,嚴重制約了工程進度。一些施工現場對于設備的調度不科學,經常讓一些設備空轉,也會不同程度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
建筑工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之間都關聯緊密,某一環節發生問題,很有可能導致其他環節發生問題。監督機制的作用,就是確保工程流程的每個階段的質量都能滿足要求。不過,一些施工單位過于重視施工,對監督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施工現場沒有落實到位的監督管理工作,致使施工現場的一些不合規操作得不到及時的制止和糾正,經常造成質量問題,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2]。
管理體系是保證管理工作正常運行的關鍵。在傳統管理體系中,由于管理部門職能重疊或權責不明,導致工程管理過程中出現矛盾,不同部門的管理要求相悖。在發生問題時,由于權責不清晰,造成管理部門或管理人員相互推諉,使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因此,需要對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將工程活動的管理任務明確劃分給不同管理部門,且在部門內落實到人。對于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傳統管理方式以直線型管理模式為主,在工程開展過程中,信息傳遞速度較慢,管理效率不高。因此,需對管理模式加以優化,通過使用矩陣式管理方式,能極大提高管理指令實行效率;通過交叉管理的方式,能使工程管理更靈活,提升管理水平。
對于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也是整體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在采購工作中對于施工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把控和分析,從而在施工中選擇性價比高、較為合適的施工材料,并且在施工之前還需要進行自身的質量控制工作。其次,在材料進場之后需要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質量檢驗和保證存放的環境符合相應的工作標準[3]。
建立合理的管理層級,通過項目管理人員、現場管理人員、作業班組管理人員等逐級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加強,將管理制度落實到施工管理的最基層,使管理手段發揮最大作用。在制定管理制度時要了解現場情況,充分考慮施工技術要求,使其能有效調節作業面和作業班組之間的工作沖突。例如,常見的塔式起重機、吊籃等具有一定風險的機械設備。為加強這些設備的管理工作,在設備進場前,施工單位需編制特種設備使用方案上報建設單位審批,方案內容需包括設備的安全備案、安裝單位資質證明文件、操作人員的特種作業證書、使用方案和安全預案等文件。審核通過后,對設備進行現場檢驗,并且在使用過程中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對于已到檢測期限和報廢期限的設備,一律禁止使用。
隱蔽工程往往是結構性工程,驗收重要性比較顯著,如果存在差錯會直接制約到建筑物工程安全性,隱蔽工程驗收記錄也是工程竣工結算的一個依據,所以其關聯到工程造價是否準確。對隱蔽工程進行嚴格檢驗,落實驗收記錄以及簽證工作,不僅可以給竣工結算布設正確依據,還可以切合實際的保障建筑產品可靠性與安全性。在出現結構問題時,更加容易查找原因。和建筑工程進行比較,驗槽基礎工程過程中,要檢驗好基槽土質與深度和寬度,促使其和設計圖紙內容相適應,在監理人員簽證明確后開展下一道工序。涉及的工程鋼筋隱蔽之前檢驗,對比圖紙細致化的檢查,抽樣檢驗鋼筋穩定性,不滿足強度要求的情況不準使用。工程規格與數量和鋼筋安放位置,應充分滿足圖紙要求,混凝土澆搗之前,確切地加驗鋼筋是否出現走位現象,及時進行校正[4]。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是保證建筑物功能和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在完善的系統建設過程中,將質量控制工作落實到位,在責任制度、監督制度的管理之下,解決好工程中實際存在的質量問題,提升整體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