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洲
貴州省天柱縣水務局 貴州天柱 556699
天柱縣位于貴州省東部黔東南州,沅江上游清水江畔,縣境內幾條溪河源短流小,雨季洪水下泄,枯季基本斷流,水資源十分貧乏,年人均僅1150m3,遠低于全國2091m3、全省1800m3、全州2200m3 的平均水平,系長期干旱缺水的丘區農業縣。水資源的不足,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成為了天柱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對水利的投入,全縣的缺水問題日趨得到改善。截止至2019 年底,天柱縣共有各類蓄水工程有372 處,其中大型水庫(水電站)1 座,中型水庫1 座,小(一)型水庫7 座,小(二)型水庫21 座,山塘342 處;城鄉供水3084 處,其中城鄉集中式供水1960 處,農村分散式供水工程1124 處。通過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設,有力地改善了當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因為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水利工程的項建、可研、設計等前期工作都由交由第三方負責,基層水利人員大都沒有從事工程的設計工作經驗,只有少部分人員參與從事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對國家新的法律法規、規范等掌握不透徹,從而在工程建設管理方面的能力不足,難以承擔現代水利建設任務。鄉鎮水利人員大多被當作“萬精油”使用,“哪里需要,哪里搬”,多數時間從事與本業務無關的工作,難以系統地進行業務方面的學習和培訓,業務水平難以提升,更缺乏實踐經驗,難以承擔有效的管理工作[1]。
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沒有經過規劃、項建和可研階段,直接進入初步設計,有的項目不經過專家評審而是領導說了算。對于國家部委頒布施行的一些法律法規、規范和技術標準,建設單位相關人員沒有熟悉、吃透,因而不可避免發生一些勞民傷財的行為。水利工程多為公益性項目,歷史欠賬較多,廣泛存在僧多粥少的現象,建設資金難以滿足實際需要,當地財政較為緊張,只能進行修修補補、超前意識不強。
基層水利部門由于人員不足,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的投入難以滿足現代水利工程建設的需要,質量保證體系的完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建成。在對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監控多停留在目測上,但憑直觀印象下結論,沒有先進的監測設施,更缺乏專業監測人員,沒有充分數據支撐,難以形成強有力的證據鏈。一旦工程出質量問題,責任難以劃分。
要加強對基層水利現有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對外要有計劃、有步驟、分批次安排人員去學習深造,對內要對中層干部進行輪崗鍛煉,以適應不同崗位需要,積極鼓勵在職職工進行學歷提升深造,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使基層水利人員業務水平確確實實得到提升,才能保證專家型人才不斷檔,對基層水利機構可持續、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建設單位必須對建設項目實施“四制”(即: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方案評審制、投資審計制等管理制度,樹立工程質量觀,增強工程質量安全意識,確保工程質量合格。所有參與建設的管理人員,要認真學習和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現行工程施工規范,深刻領會建設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的重要意義。質量管理決不能抓大放小。項目實施前要充分考慮,對于一些投資比較大、效益比較好的項目可分階段、分年度進行建設,不能“花小錢辦大事”,雖然眼前投入較少,但將來的維修費用更高,使用壽命短,結果并不節省投資,反而有可能勞民傷財[2]。
工程質量安全監督部門監督建設單位、勘察、設計、監理、施工等各參建單位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對照自己的工作職責,建立相應的質量保證體系,并按照質量保證體系執行。
參建各方必須建立健全自己的質量保證體系,并按照投標文件和合同約定,配備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質量負責人,設置現場質量管理機構,落實質量管理人員,明確工作職責,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參建各方應主動接受業主委托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質量崗位的管理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
為提高檢測水平,必需配備有必要的相應檢測設備,對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檢查或抽樣檢測,對有能力檢測的項目自己進行檢測,沒有能力的項目委托第三方進行檢測。工程質量要從源頭抓起,在原材料以及設備方面,對鋼筋、水泥、砂石料、設備等原材料要從進貨關開始實施監督,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標準,按照先檢測后使用的原則進行檢測,對不合格的產品堅決退回。在施工質量監測方面,對重點工序和部位,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質量檢測,堅決按照程序進行,該快就快、該慢就慢,不能拿任何理由加以阻撓或越過相關程序不走,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工程質量缺陷或重大安全隱患。
在現在旅游產業中,許多資源與水關系密切,人們越來越崇尚自然,對自然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一些有條件水利工程中,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在設計中要重點考慮到與自然景觀的特點、類型和分布等因素,把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質量是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影響巨大。切實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只追求進度而忽視工程質量,更不能因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放棄對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管,只有正確工程質量的重要性,才能保證工程質量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