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玨
(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北湖小學 廣西 南寧 530001)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教師依舊采取死板專制的教學模式,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離開來,沒有認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甚至覺得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根本就是兩回事,使得閱讀與寫作互相脫離,無法實現最大強度地結合,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為了改變上述現狀,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堅持讀寫相互促進的原則,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通過有效的讀寫訓練逐漸培養并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技能。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當今社會,不斷地課改,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學理念在深化,但教學過程中知識講解的方法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和改編,重知識傳教,而輕能力培養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吸收和接納,老師則是一直輸出知識。大城市和一些小城市及其一些偏遠的農村學校,資源分布不平衡。這也導致了學生素質的差異,以及知識信息獲取的各方面能力的不均衡。
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結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的具體闡述,小學時期的語文是對學生進行這一門學科打基礎的黃金時期。也就是說,學生如果能夠在自己的小學期間把自己的語文培養出自己獨特的學習模式的時候,那么學生不管是在以后的課業學習還是生活當中的學習都必定會起到很高的幫助作用。所以在小學時期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學生在小學時期進行學習,一門知識是非常容易的,學生在這個期間可以很容易接受一些新事物。所以也不必要擔心學生,可能會因為以前的學習方式而會影響到他們接受新事物。學生能夠很輕松地熟悉這些教師的新式教學方法,從而還能夠對于自己的語文成績進行大幅度的提升。
3.1 營造氛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首先第一點要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必須要有氛圍進行做保障。很多學生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自身產生一種厭學的狀態。當學生不想學習的時候,如果有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氛圍進行做支撐的話,學生就會在這種環境的激勵下鞭策自己進行好好學習,這樣也就對于學生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進行更高的保障與提升。例如,語文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課堂時間安排成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進行交流的時間,把全班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這種小組中進行自己的學習與提升。這種高效率的學習會讓學生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2]。
3.2 培養讀寫結合思維。第二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的思維。語文這門學科的提升也需要思維進行做保障。現代社會的教育環境下,主張對于學生的思維的鍛煉。當一個學生對于自己的語文學習思維有更好的建設的時候,學生就能很快形成一種良好的語感。那么學生在進行閱讀與寫作的時候,就能夠經過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把文章書寫得非常流暢。自己在閱讀的時候所積累的那些優秀的素材就能夠很快地在自己的腦海中閃現出來,然后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就能夠很快速地把這些描述出來。
3.3 依據閱讀內容滲透寫作知識,使學生積累作文素材。讀寫結合是以閱讀為基礎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在正式授課前充分地研讀語文教材文本,依據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向學生滲透相關的寫作知識,并給予適時地指導,不僅要使學生把握文本的大致內容,而且要促進學生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寫作手法,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在滲透寫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布局特點、描寫方法以及表達順序和技巧等等,為今后積累更多的寫作知識和作文素材。
3.4 注重延伸課文設計仿寫訓練,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在學生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內容之后,教師可以找到文本中的讀寫結合點,適度地延伸課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上的仿寫訓練,讓學生根據課文的片段進行仿寫,這樣既能讓學生通過寫作訓練進一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同時又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逐漸增強其語文學科的綜合技能。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寫作練習,才能使學生將練習中獲得的知識內化成他們自己的技能并運用到今后的寫作當中,有效地促進寫作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從而提升他們的作文水平。
總之,小學語文讀寫中,教師要進行方案的設定和教學方法的調整,小學生處于知識獲取能力的基礎關鍵期,讀寫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培養讀寫能力,這也需要注重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將讀寫相結合。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根據現實情況進行調整,需要老師、學習、學生、社會等諸多方面的聯合,由此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