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敏
(江西省樂平市第一中學 江西 樂平 333300)
材料作文無給定標題和導語,只提供部分語言片段,在動筆之前,學生們需要自我歸納想要表達的主題和文體,自選寫作視角詮釋材料的內涵或者多個材料的共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命題作文思維狹窄的缺憾,為學生們提供了較為開闊的思維視野和開放的立意選擇,重點檢測學生們的語言解析能力以及思維的敏銳度與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文的寫作難度。如果學生們在審題立意上脫離了材料所能給出的思維域度,無論學生素材組織得如何到位、語言的表現力如何強悍,作文的等次也會下滑。由此可知,在高中材料作文中,提升學生們的審題立意能力非常關鍵。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就此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網絡平臺和教輔資料中有關審題立意的材料數不勝數,然而,最能鍛煉和提升學生們語言剖析能力的途徑卻是我們的日常閱讀教學工作。每一篇語篇無論是什么體裁,教師都要在實施精讀教學的時候,有意識地從寫作的角度出發,指點學生們如何去剖析文章的主題,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各段中看似零散的素材用一根思維主線串聯在一起,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是怎樣通過語篇中的各段材料展現出來,且其情感態度又與文章的標題有哪些聯系。如果再詳細一些,語文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們指明方向,讓學生們從段落中的主題句、關鍵詞中來探查語篇中的每段材料重點描述的對象在哪方面具有相通性。如果學生們能夠想通這些問題,學生們的語言剖析能力就會逐漸提升。
例如,《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訶夫的名作,筆者并沒有直接解析文章的標題和立意,而是讓學生們把每段中最為核心的故事內容提煉出來。例如,第一段和第二段是一個引子,介紹了伊凡伊凡內奇和布爾金的身份以及二人的關系。然后就借由二人的談話引出布爾金的同事別利科夫這個主人公,在第三段就進入主題,先從外貌入手,讓大家對裝在套子里的人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但是文章的深意并不在此,在其后通過別利科夫的日常行為、對學校以及市民的思想影響和束縛讓人們擺脫了對“裝在套子里人”的字面認知,其對愛情的追求以及最后死亡的原因讓人們有一種窒息感;而布爾金最后的慨嘆“不到一個星期,生活就又回到了老樣子……將來還會有多少套中人吶”其意深遠。學生們會發現故事的主人公其實就是別利科夫,其寫作意圖是借別利科夫這個頑固守舊的典型的衛道夫的形象來嘲諷當時守舊的沙俄社會,而所謂的套子不僅只外在衣冠的束縛,更是只思想上對變革的畏懼。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裝在套子里”這句話,因其雙重的內涵和代表性成為本文的標題。
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們的材料剖析能力,而寫作并非閱讀教學的重點,要想拓展學生們的立意視野,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案例教學。就像每篇文章的寫作都有其自身特點一樣,在給出相應材料的前提下,如何讓學生們精準地確定文章的立意,案例與案例也不一樣。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給出基本的審題立意的方法,還要讓學生們明晰這些審題立意的方法所適應的材料類型有哪些,思維方向一定要把控好。
例如,如果材料給出的是新冠肺炎抗疫期間醫生和護士們不顧自身危險而日夜奮戰的材料和1998年武警官兵抗洪的事跡兩個材料,筆者就讓學生們遵從材料立意的三步法:核心人物和事件是什么;材料間核心事件或人物間的關聯是什么;事件中體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傾向是什么。在上述作文案例中,材料核心人物和事件分別是醫護人員與抗疫、武警官兵和抗洪;其聯系就是都是在為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奮不顧身地抗爭;而材料所透露的思想情感是敬佩、贊揚和愛戴。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具有相同情感態度傾向的事件指向有以下可以立意的點:時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大局觀、人民利益至上等。而如果把第二個材料換成青年志愿者的抗疫行為和習近平主席對青年的期望,則情感態度雖然有致敬英雄之意,但是更多的則是傾向于青年的擔當和責任。
只有逐一對案例抽絲剝繭般剖析,學生們才會意識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需要從何入手、立意的視野從何而來以及如何讓標題和立意更契合材料、更具有深意。
教師的指點代替不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適度增加作文實訓的量,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對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具體方法。學生們的思維視角各不相同,在具體操作的時候總會認為自己的方法和思路是正確的,只有學生們在大量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置換中才會明晰自己審題立意的短板,觀摩學習他人審題立意的長處,在不斷的揣摩和總結反思之下提升其思維的敏銳度、靈活性以及對材料主題的總體把控能力。
綜上所述,審題立意是材料作文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高中語文教師材料作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只要高中語文教師借助以上途徑實施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教學,就會對學生們的思維和方法提供很大的幫助,助力學生們審題立意能力的提升,在以材料作文為主導的高考應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