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張海霞 蔣艷梅
[云南省滇南中心醫院(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61100]
人體的眼球結構具有組織結構精細的特點,同時相比于人體的其他部位來說,人體的眼球結構也更加脆弱。由于人的眼球需要長時間暴露在外,因此受傷的概率也相對較高。患者在發生眼外傷問題之后,隨之而來的最常見問題就是眼部組織結構的損傷,若這一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視力損傷的問題。有研究顯示[1],出現眼外傷問題之后,約有8%的患者會同時出現青光眼的問題。以往,在針對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采用的都是手術及藥物治療手段,但是對于部分患者來說,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患者在發病之后,醫生未考慮患者眼部損傷問題出現的原因,只是采用統一的方法進行治療,由于治療手段無法做到對癥,進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嘗試采用對癥治療的方式對眼外傷所致繼發性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旨在進一步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云南省滇南中心醫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眼外傷所致繼發性青光眼患者17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81例,女性91例;年齡4~75歲,平均年齡(44.9±6.3)歲;受傷時間1~4?d,平均受傷時間(1.4±0.8)d;單純左眼受傷80例,單純右眼受傷82例,雙眼受傷10例。
納入標準:本研究所有患者出現的眼部損傷問題均屬于外傷所致,且患者出現眼外傷后,同時繼發青光眼;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因其他原因導致的眼外傷患者及發病后未出現青光眼問題的患者。
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需要第一時間引導患者進行視力檢查,了解患者在發病后的視力損傷情況。而患者在結束治療之后,需要接受二次視力檢查,即對患者接受治療后的視力情況進行復查,了解患者的視力改善情況,以此來對治療效果進行判斷。在針對病情程度相對較輕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先采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首要任務是降眼壓,引導患者服用全身或局部降眼壓藥物,為了避免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發生感染的問題,患者還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需要配合使用糖皮質激素。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則需要配合采用手術治療[2]。①對于眼內出血型繼發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療,通常采用保守療法,可給予患者注射小劑量的地塞米松(上海浦津林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41022642,規格:1?mL ∶ 5?mg×10支/盒),同時配合止血藥止血(蓬萊諾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19,規格:1?U×5支/盒)及甘露醇(成都青山利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169,規格:3?000?mL)注射,并口服乙酰唑胺(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31584,規格:100?mg)。為了減少患者因眼外傷導致的眼部不適感,還需要配合使用阿替洛爾眼藥水(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1456,規格:1?mL)。若采用上述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后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眼壓依然沒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眼內積血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改善,乃至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出現了角膜血染的問題,則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前房沖洗。在接受過前房沖洗術之后,若患者的臨床癥狀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則需要行濾過性手術治療。②對于晶體源型繼發性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時,若患者存在晶體半脫位的問題,在患者晶狀體相對透明且沒有出現屈光不正問題的情況下,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保守治療。若患者的晶狀體已完全脫位且出現房角廣泛黏連的問題時,則需要采用濾過性手術結合靜狀態摘除術進行治療[3]。如果患者脫位的晶狀體已經進入前房,則需要接受前段玻璃體切除術及晶狀體囊內切除術治療。若患者破裂的前囊皮質已經侵入到了前房,則需要在對患者進行前房沖洗術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白內障外摘除術。③對房角挫傷型繼發性青光眼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先使用抗青光眼藥物,若患者的視力功能繼續惡化,則需要采用濾過性手術治療。④對玻璃體移位型繼發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若患者的晶狀體已經出現了半脫位的問題,或是部分患者已經出現了前房或是瞳孔區進入玻璃體時,則需要對患者實施玻璃體切除術或是晶狀體囊內摘除術。⑤對黏連增生型繼發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若患者存在無光感且有眼痛的問題時,則需要采用睫狀體光凝術治療。若患者存在瞳孔膜閉的問題,則需要采用虹膜周邊切除術進行治療。
①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并發癥情況,包括前房積血、瞳孔變形、虹膜脫出三大類指標。②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眼壓情況。患者在正式接受治療前,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眼壓進行測量,接受治療后出院前進行二次測量,對比兩次測量結果。③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視力檢測結果,記錄相關數值后進行比對。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治療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治療后,患者眼壓下降明顯,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眼壓情況比較(,mm Hg)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眼壓情況比較(,mm Hg)
時間 n 眼壓治療前 172 38.93±5.62治療后 172 16.77±2.11 t 1.840 P 0.023
治療后,患者視力明顯提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情況比較()

表3 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情況比較()
時間 n 視力治療前 172 0.06±0.01治療后 172 0.23±0.10 t 1.390 P 0.021
眼外傷是眼科疾病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類型,全國每年因外傷而導致的眼部損傷超過240萬例。有研究顯示[4],因眼外傷導致住院的患者中,多數是因外物導致的損傷,主要包括石塊、鐵屑、玻璃、剪刀、木條及廢棄的注射器針頭損傷等,而繼發性青光眼是較為嚴重的眼外傷并發癥。
臨床上,在對眼外傷導致的繼發性青光眼患者治療的過程中,由于不同患者的病因及病情普遍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治療,使患者的視力程度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5]。因此,臨床上在針對眼外傷后繼發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在于避免患者視力進一步下降,合理控制患者的眼壓。從對患者治療的情況來看,由于部分患者在發生眼外傷問題之后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使很多患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由于很多眼外傷的并發癥存在遲發性的特點,進而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這就需要患者在發生眼外傷問題之后,對自己的病情給予足夠地重視,第一時間入院就醫,接受全面的檢查,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眼外傷所致繼發性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其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有了較大幅度的緩解,并發癥的發生率有了較大幅度的降低,而且患者的視力及眼壓情況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6-8]。由此可見,通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分析,明確患者的青光眼分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案,能夠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在控制眼壓,提升視力的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綜上所述,對眼外傷所致繼發性青光眼的治療過程中,要想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保證治療方法的針對性是前提條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不僅能夠切實達到控制眼壓及改善視力的治療目的,還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