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飛 徐 磊
(高郵市中醫醫院,江蘇揚州 225600)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疾病,可導致患者出現頭暈、胸痛、心律失常等癥狀,且患者較易并發心房顫動的情況,導致其血流動力學出現障礙[1],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西地蘭和地高辛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的常用藥,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其較易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病情的穩定性[2],應用價值并不理想。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一種,可促進心肌組織動作電位以及不應期的延長,消除患者的折返環,從而抑制心肌與心房鈉離子內流,降低纖維傳導速度,從而發揮抗心律失常的效果[3]。為探究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顫動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對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本研究選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實施西地蘭和地高辛治療,以及胺碘酮治療,對兩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治療的結果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高郵市中醫醫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試驗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4.02±6.51)歲;心功能Ⅰ級患者15例,Ⅱ級患者13例,Ⅲ級患者12例,Ⅳ級患者10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35~74歲,平均年齡(53.97±6.40)歲;心功能Ⅰ級患者14例,Ⅱ級患者12例,Ⅲ級患者13例,Ⅳ級患者11例。兩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2016年ESC心房顫動管理指南更新解讀》[4]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診斷標準,即實施心電圖檢查,顯示P波消失,存在形態各異、大小不等、快速等的心房顫動波,頻率350~600次/min,RR期間不規則,心室率過快,QRS波增寬;②既往無心房顫動史;③自愿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史者;②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③精神或認知障礙者;④合并其他心臟疾病者。
對照組以西地蘭和地高辛進行治療,將0.4?mL西地蘭(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0,規格:2?mL ∶ 0.4?mg)+5% 生理鹽水 10?mL 混合,以靜脈推注的方式用藥,在5?min內完成注射,若患者用藥后20?min內未出現病情好轉的情況,則再次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西地蘭(0.4?mL)治療,之后口服地高辛(九寨溝天然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1112,規格:0.25?mg),0.25?mg/次,1 次 /d,患者病情好轉后,則更改為0.125?mg/次,治療 1 個月。
試驗組以靜脈注射胺碘酮的方式用藥,即將150?mL胺碘酮[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44,規格:200?mg]+ 葡萄糖溶液 20?mL 混合,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用藥,速度控制為0.5~1.0?mL/min,在注射48?h后,若未達到理想的效果,則在30?min后,再次進行胺碘酮75~100?mL的追加注射,控制總劑量在450?mL以下?;颊卟∏榉€定后,以口服的方式實施胺碘酮的治療,600?mL/次,病情好轉后,更改劑量 200?mL/次,連續治療 1個月。
觀察兩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治療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分析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水平的差異性。效果評價:顯效為房顫癥狀基本已經消失,患者疾病發作次數明顯減少;有效為房顫癥狀較治療前有所好轉,其疾病發作次數減少,在非睡眠時間內,患者心率在80次/min以下;無效為未達到以上標準;顯效+有效=總有效。不良反應:主要為血壓下降、惡心嘔吐、心動過緩等。心功能指標:主要為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高出正常范圍,則表示心功能降低;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高出正常范圍,則表示心功能降低;心輸出量(CO)低于正常范圍,則表示心功能降低;左室射血分數(LVEF)低于正常范圍,則表示心功能降低等。
以SPSS?21.0軟件作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分析[例(%)]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00%,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分析[例(%)]
兩組治療后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治療前,CO、LVE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試驗組治療后的LVESD、LVEDD水平低于對照組,CO、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冠心病的一種,可導致患者出現心肌損傷、心律失常、胸痛等癥狀,且其發生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心房顫動是心律失常癥狀的一種,其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5]。導致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的相關原因較多,主要為心肌充盈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多、心功能惡化等,為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應快速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并轉復其竇性心律[6-7]。
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一種,其可發揮多種電生理作用,阻斷鈣離子、鉀離子通道,抑制心肌興奮反應,阻隔心房顫動折返環,將復極不應期延長,從而對患者的心房顫動進行有效地治療[8-9]。同時,胺碘酮能夠抑制房室結和竇房結的自律性,促進患者心肌細胞膜的穩定,從而減少膜反應,發揮竇性心律恢復、心室收縮抑制的作用[10]。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為患者實施胺碘酮治療,能夠直接促進藥物作用的發揮,達到最大程度的治療效果,且可保證治療的安全性。本研究中,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2.00%;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00%,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2.00%;兩組治療后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治療前,CO、LVE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試驗組治療后的LVESD、LVEDD水平低于對照組,CO、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以上數據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的效果更好,且能更好地促進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的改善。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分析()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分析()
組別 n LVESD(mm) LVEDD(mm) CO(L/min) LVE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0 46.72±3.51 35.54±4.23 61.62±4.2151.03±3.65 5.02±0.51 5.96±0.71 35.83±4.13 47.53±7.41對照組 50 46.67±3.56 40.34±4.30 61.59±4.1355.26±3.01 5.05±0.49 5.41±0.56 35.72±4.82 42.37±6.26 t 0.046 3.647 0.023 4.097 0.300 4.301 0.079 2.438 P 0.964 0.001 0.982 0.001 0.765 0.001 0.937 0.019
綜上所述,胺碘酮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的治療中,有著較高的價值,其治療效果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