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河 鄭 暉
(梅州市大埔縣人民醫院,廣東梅州 514299)
慢性乙型肝炎在近年的臨床中較為常見,此疾病急性發作指排除其他導致肝損傷的原因后,機體谷丙轉氨酶(ALT)比標準值高出大約10倍以上,此為慢性乙型肝炎的特殊類型之一。雖大部分患者預后較為良好,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病情會演變至急性肝功能衰竭。現西醫常用治療藥物有恩替卡韋分散片、異甘草酸鎂注射液等。隨著中醫的崛起,近年不少學者發現,單一采用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的療效,不及聯合中醫茵陳蒿湯的效果。目前已有報告證實此點[1],但因報告數量不多,仍有大量學者致力于探討此點,為此,本研究選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患者分組論述茵陳蒿湯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回顧分析梅州市大埔縣人民醫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急性發作患者60?例,按治療方式分組,其中30例接受恩替卡韋治療(對照組),另30例接受茵陳蒿湯聯合恩替卡韋治療(觀察組)。對照組女性10?例,男性20例;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42.3±1.2)?歲;病程 2~13?年,平均病程(6.2±0.4)?年。觀察組女性 11例,男性19例;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42.6±1.1)?歲;病程2.3~13年,平均病程(6.5±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各患者均滿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2]中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判定標準;②納入研究前1個月未服用相應治療藥物,如抗病毒、降酶等的患者;③病歷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肝腎、心等功能異常者;②不確定病理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并可造成肝纖維性疾病者;⑤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者;⑥中途轉其他方式治療者。
各患者入院后靜脈注射200?mg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942,規格:10?mL ∶ 50?mg×2 支),1 次 /d;靜脈注射 1.2?g 還原型谷胱甘肽(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619,規格:600?mg),1次/d。對照組再接受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蘇州東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29,規格:0.5?mg),口服,0.5?mg/次,1 次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接受茵陳蒿湯治療,組方為大黃 6?g、梔子 15?g、茵陳20?g,針對氣虛嚴重者,加茯苓 10?g、白術 10?g、黃芪 20?g;針對濕熱嚴重者,白花蛇舌草15?g、虎杖15?g;血瘀嚴重者,可加當歸10?g、丹參10?g。加水煎熬,取藥汁200?mL,1劑/d,早晚口服。各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個月。
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中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疾病判定標準評估療效,顯效為患者體征、癥狀消失,肝功能指標正常,HBeAg?(乙型肝炎E抗原)為陰性;有效為體征、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肝功能指標改善程度≥30%;無效為未達到以上標準。
治療前、治療后抽取其靜脈血液5?mL,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其肝功能指標,包含ALT、谷草轉氨酶(AST)、γ-谷氨酰轉肽酶(GGT)、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
兩組數據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計算,治療療效計數數據以[例(%)]表示,用χ2檢驗。GGT、AST、TBIL、ALB、ALT計量數據以()表示,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療效96.67%高于對照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組間肝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觀察組GGT、AST、TBIL、ALT低于對照組,ALB高于對照組,且兩組各項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往往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清除期階段發病,部分患者病情會演變至肝功能衰竭。我國部分患者的慢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均因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導致,若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患者未接受及時有效抗病毒等治療,2年內復發率高達41.9%[3]。研究表明[4],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指機體免疫功能異常,使得病毒大量復制,破壞肝細胞,導致血清內AST、TBIL明顯增高,癥狀相似于急性肝炎。西醫治療方面,恩替卡韋分散片為常用藥物之一,此藥物為鳥嘌呤核苷酸類似物,對HBV作用較強,且具有耐藥性低、見效快等特征,現已為臨床治療肝炎疾病的首選藥物。但近年發現,單一給予此藥物治療,其療效不及聯合中醫湯藥治療效果,張飛龍等[5]研究中討論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ALT、HBVDNA載量、TBIL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證實了在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基礎上,再給予茵陳蒿湯治療效果更理想。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療效96.67%高于對照組70.00%,GGT、AST、TBIL、ALT低于對照組,ALB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恩替卡韋分散片聯合茵陳蒿湯治療效果。茵陳篙湯主要由大黃、梔子、茵陳等藥物組成,茵陳味苦性寒,利濕清熱,恰合濕熱證病機,此藥物為君藥;梔子降火清熱,通利三焦,濕熱經小便而下,可加強利濕清熱的效果;大黃逐瘀泄腑,通利大便,讓熱經大便而下。從藥理上來看,茵陳可保護肝臟、抗病毒、利膽、抗炎,對膽汁分泌有促進作用,加大膽汁內膽酸、膽紅素排除量,降低血清內膽紅素水平;梔子從腸道菌群代謝,可促進還原型谷胱甘肽和膽汁分泌,另外梔子對肝損害有抑制效果,可降低血清轉氨酶增高[6-8];大黃可保肝、抗炎、解熱,與上述兩種藥聯用有退黃利濕、清熱的效?果。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注:相比本組治療前,*P<0.05。
組別 n治療前GGT(U/L) AST(U/L) TBIL(umol/L) ALB(g/L) ALT(U/L)觀察組 30 69.35±11.02 97.65±15.32 48.35±12.32 32.35±3.21 109.65±12.02對照組 30 69.37±11.01 98.66±15.35 48.36±12.33 32.36±3.25 109.66±12.01 t 9.941 7.992 9.970 9.911 8.990 P 0.007 0.255 0.003 0.012 0.003治療后GGT(U/L) AST(U/L) TBIL(umol/L) ALB(g/L) ALT(U/L)觀察組 30 31.02±10.21* 39.65±14.21* 19.45±10.32* 39.62±3.21* 29.62±15.65*對照組 30 39.65±10.22* 52.36±11.21* 25.68±10.35* 35.20±4.20* 37.69±15.32*t 3.272 3.846 2.335 4.580 2.018 P 0.002 0.000 0.023 0.000 0.042組別 n
綜上,臨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可在恩替卡韋分散片基礎上,再給予茵陳蒿湯,此方法對患者肝功能恢復有促進作用,進而提升療效,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