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妹 徐 捷
(1.江蘇省如皋宏康皮膚診所,江蘇南通 226532;2.如皋市中醫院,江蘇南通 226599)
慢性蕁麻疹是臨床皮膚科多發病、常見病,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現為皮膚斑塊、風團,瘙癢難耐,病情遷延不愈且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慢性蕁麻疹病因復雜,與熱、壓力、寒冷等物理刺激或過敏原等有顯著相關性,部分與自身免疫系統相關。慢性蕁麻疹患者機體對致病因素產生反應后,導致肥大細胞釋放多種活性物質與大量組織胺,從而導致患者形成風團。臨床多通過交替或聯合應用H1與H2受體拮抗劑治療慢性蕁麻疹,但對于部分頑固性慢性蕁麻疹不甚理想。氯雷他定是常用的抗組胺類藥物,在蕁麻疹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甘露聚糖肽抗變態反應、改善免疫功能的能力較好且藥物安全性較高[2]。本研究探討氯雷他定聯合甘露聚糖肽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蘇省如皋宏康皮膚診所收治的80例慢性蕁麻疹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女性16例,男性24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36.75±1.32)歲。對照組女性17例,男性23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36.24±1.0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慢性蕁麻疹相關診斷標準[3];臨床表現為發作持續時間小于24?h的一過性風團,伴有瘙癢且反復發作;患者治療前1個月內未服用過抗真菌藥物或免疫調節類藥物;治療前1個月內未服用過免疫調節劑、長效皮質激素或抗組胺藥物;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嚴重系統性疾病患者;壓力、口干或寒冷等物理刺激引發的蕁麻疹患者;皮膚劃痕癥、遺傳性血管性血腫引起的蕁麻疹患者。
觀察組給予氯雷他定(湖北舒邦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41044,規格:10?mg×8片)+甘露聚糖肽片(成都利爾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316,規格:5?mg×12 片)口服治療,氯雷他定 10?mg/次,1 次 /d,甘露聚糖肽片1片/次,2次/d。
對照組僅給予氯雷他定膠囊口服治療,用法用量與觀察組相同。
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2周,治療結束完全停藥1周后觀察療效。
比對分析兩組嗜酸細胞計數和免疫球蛋白(IgE)定性、C反應蛋白水平(CRP)、治療總有效率、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評分(DLQI)與蕁麻疹活動性評分(UAS)。①治療前、治療后抽取患者3?mL空腹靜脈血,檢測并記錄患者嗜酸細胞計數、CRP水平(正常水平:0.068~ 8.2?mg/L)以及IgE定性。②通過UAS評價患者瘙癢程度以及風團數量。瘙癢程度:0分為無瘙癢,1分為輕度瘙癢,2分為中度瘙癢,3分為重度瘙癢;風團數量:0分為直徑≤3?cm風團數量小于10個,1分為直徑≤3?cm風團數量10~50個或直徑>3?cm風團數量<10個,2分為直徑≤3?cm風團數量>50個或直徑>3?cm風團數量10~50個,3分為軀體幾乎全部受累。③通過DLQI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共10項問題,各項分值評分0~3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差。④臨床療效評價標準[4]:顯效為患者治療后UAS降低幅度≥80%;有效為患者治療后UAS分值降低40%~80%;無效為患者治療后UAS分值降低幅度<4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本研究數據由SPSS?2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DLQI評分和U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 1。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綜合療效對比分析[例(%)]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RP、嗜酸細胞計數均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 3。
治療后,觀察組IgE定性檢查2項及以上過敏原結果呈陽性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慢性蕁麻疹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發病特征為組織水腫、血管、黏膜和皮膚暫時性炎癥性充血。患者臨床表現為皮膚黏膜暫時性紅斑、局限性瘙癢以及風團樣皮疹,該病與季節改變、內分泌因素、精神狀態、免疫功能、合并慢性病、吸入物、藥物以及食物等因素密切相關,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也同樣參與慢性蕁麻疹的發病過程[5]。
表1 兩組患者DLQI評分及UAS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DLQI評分及UAS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DLQI評分 U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20.38±1.07 5.63±0.78* 4.85±0.43 1.12±0.18*對照組 40 20.27±1.12 8.63±0.91* 4.91±0.59 1.53±0.32*t 0.449 3.232 0.520 3.618 P 0.655 0.002 0.605 0.001
表3 兩組患者嗜酸細胞計數,CRP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嗜酸細胞計數,CRP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嗜酸細胞計數(×109/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0.561 4±0.071 2 0.301 5±0.031 8* 8.68±1.75 2.48±0.93*對照組 40 0.557 8±0.063 7 0.413 9±0.042 6* 8.45±1.58 3.41±0.85*t 0.238 3.532 0.617 2.912 P 0.812 0.001 0.539 0.005

表4 兩組患者IgE定性2項及以上過敏原陽性率比較[例(%)]
組胺能夠促進內皮細胞收縮,導致血管中的液體外滲,因此,在慢性蕁麻疹發病過程中,組胺具有極其重要的傳遞作用,能夠引發皮膚形成大小不等、水腫程度不同的風團,故抗組胺藥物是臨床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常用藥物。氯雷他定是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具有起效快、藥效長、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等特點,但長期用藥,受心理因素與疾病影響,患者較易出現停用藥物、忘記用藥或未按時服藥等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療效[6]。甘露聚糖肽是具有抗潰瘍、抗感染、抗免疫低下、抗腫瘤的多糖蛋白,具有較好的免疫性,能夠有效提升患者體液免疫功能,有效促進患者白細胞數量的提升,有效抗變態反應、抗炎,促進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甘露聚糖肽能夠有效縮短慢性蕁麻疹持續時間,降低反復發作的次數,且用藥安全性較高[7]。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慢性蕁麻疹的治療中應用氯雷他定與甘露聚糖肽聯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氯雷他定經口服后能夠有效發揮抗過敏、改善炎癥等作用,安全性較高,無明顯中樞嗜睡作用,甘露聚糖肽經口服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機體通透性,抗原性較強,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機體應激能力,改善患者血管通透性,兩種藥物聯合應用能夠有效發揮藥物間的協同作用,經聯合用藥治療后患者癥狀可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0.00%,低于觀察組97.50%(P<0.05)。表明氯雷他定聯合甘露聚糖肽治療慢性蕁麻疹能夠提升總體療效,相較于單一氯雷他定治療,控制患者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更好。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能夠更好地相互彌補,對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更為有利,有效發揮抗膽堿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效,有效縮短患者蕁麻疹持續時間,避免疾病反復發作,進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8]。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氯雷他定聯合甘露聚糖肽治療慢性蕁麻疹能夠有效改善患者CRP及嗜酸細胞計數,相較于氯雷他定單一治療效果更加顯著,能夠有效降低患者CRP定量及嗜酸細胞計數水平。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氯雷他定能夠選擇性抑制組胺,有效改善患者CRP定量水平,同時氯雷他定能夠有效抗膽堿活性,進而控制慢性蕁麻疹的發生、發展。而甘露聚糖肽能夠有效增強患者機體免疫能力,促進患者吞噬細胞吞噬能力不斷提升,有效激活淋巴細胞,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提升患者應激能力,增強造血干細胞功能,提升外周血細胞含量,顯著改善患者血管通透性,縮短患者蕁麻疹發病時間,降低疾病的反復發作。甘露聚糖肽與氯雷他定聯合用藥治療慢性蕁麻疹能夠有效發揮藥物間的協同作用,對于慢性蕁麻疹疾病的治療更為有利[9]。
綜上所述,慢性蕁麻疹實施氯雷他定與甘露聚糖肽聯合治療能夠取得理想療效,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改善患者CRP及嗜酸細胞計數,調節患者免疫失衡情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