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李芳莉 張國輝 丁 銘 查和萍 李英帥
[1.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龍崗),廣東深圳 518116;2.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冷氣空調的普遍使用、常食生冷寒涼食物、濫用抗生素、經常晚睡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使人體的陽氣很容易發生損耗,致使陽虛體質漸漸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體質類型。近年來,中醫經絡檢測系統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中醫經絡輔助診斷檢測儀,通過經絡檢測可以量化評估機體的健康狀況[1]。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單純陽虛體質者的中醫經絡特征,旨在為陽虛體質中醫健康管理及臨床干預提供依據,為陽虛體質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結果如下。
選取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龍崗)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診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中醫體質辨識分為陽虛體質組與平和體質組,各50例。陽虛體質組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6.94±8.58)歲。平和體質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8.40±9.6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2]中陽虛體質判定標準;常規體檢正常或無明確疾病診斷者。排除標準:兼夾體質者;有嚴重心、腦、肝、腎等器質性病變者;有各種病毒、細菌攜帶者及傳染病者;有精神疾病者;哺乳期、妊娠或準備妊娠的婦女。
中醫經絡檢測方法:采用身心康中醫經絡檢測儀(型號:SHXK-JL-200F-B1),利用探測端在人體十二經手部經絡反射區進行測量,獲得電能量的變化,經絡檢測報告分析根據經絡檢測系統提供的標準,將檢測出的經脈能量值按照大小分為低能量狀態、正常能量狀態和高能量狀態3個部分。若經脈處于低能量狀態或高能量狀態,則代表經脈存在異常。檢測時間:上午8:00時至12:00時。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每條經絡均測試左右兩條經脈,取左右兩條經絡的均值進行比較。兩組患者的經絡檢測結果顯示,與平和體質組相比,陽虛體質組的病變經絡主要是腎經,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次為胃經和膀胱經,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中醫經絡檢測儀是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理論,結合全息醫學理論,選取人體十二經絡位于雙手上的24個反射區,通過測量十二經絡反射區的導電量,量化評估人體健康狀況的中醫經絡檢測設備。多年以來,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中醫經絡輔助診斷檢測議,中醫經絡檢測系統在臨床保健各個方面均可應用[3]。
臟腑經絡是構成體質的生理基礎。張介賓在《景岳全書·雜證謨·寒熱》對陽虛質的表現進行描述:“稟賦素弱,多有陽衰陰盛者,此先天之陽氣不足也;或斫喪太過,以致命門火衰者,此后天之陽氣失守也。其證則未冷先寒,或手足清厥,或身為寒栗,或脾胃不健,或肚腹不實,或小水頻數,或陽道不壯,或每多恐畏,或眼耳少神,是皆陽虛生寒也”。從張景岳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陽虛質的病變臟腑主要是是腎和脾胃。“腎為先天之本”,在先天稟賦方面,親代腎精不足、天癸不足和命火不足可致子代腎陽虧虛,繼而形成陽虛質;孕母飲食不當或用藥過于寒涼亦可導致子代陽虛質[4]。陽虛質的病變與脾胃也有重要關系。如《景岳全書·論諸寒證治》一書中所說:“生冷內傷,以致臟腑多寒”。《景岳全書·論虛損病源》中記載:“若陽虛者縱飲之,則性不足以扶陽,而質留為水,故寒者愈寒”。飲食不當與嗜酒皆可損傷脾胃陽氣,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經中醫經絡檢測顯示腎經的病變為主,胃經其次,與中醫學對陽虛體質的認識基本一致。
表1 兩組患者經絡檢測數據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經絡檢測數據比較()
注:a陽虛體質組與平和體質組比較,P<0.05;b陽虛體質組與平和體質組比較,P<0.001。
體質類型 n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陽虛體質組 50 -3.59±8.44 7.79±6.21 -8.62±-3.30a -0.79±11.25 5.52±8.52 1.84±6.33平和體質組 50 -2.08±5.16 5.72±5.21 13.24±9.64 1.67±5.98 4.92±6.55 2.23±5.60 t 1.079 1.806 15.17 1.365 0.395 0.326 P 0.283 0.074 0.000 0.175 0.694 0.745體質類型 n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肝經陽虛體質組 50 7.19±7.17a -9.75±7.52b -8.89±9.80 -4.23±7.40 6.34±8.39 16.15±10.72平和體質組 50 11.14±9.85 -1.87±3.81 -4.96±5.24 -3.54±6.79 5.030±6.84 13.65±8.22 t 2.293 6.609 2.501 0.486 0.856 1.309 P 0.024 0.000 0.014 0.628 0.394 0.194
《靈樞·海論》認為:“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經絡值的高低體現十二經脈的氣血強弱,同時,經脈又與之所屬的臟腑密切相關。《靈樞·經脈》中記載:足陽明胃經循行“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胃與脾同居中焦,互為表里;在五行屬土,但胃為陽明燥土,屬陽;脾為太陰濕土,屬陰。胃主受納腐熟,脾主運化,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氣的輸布。胃貴于通降,以下行為順。《簡明中醫辭典》將“胃陽”釋為“胃的陽氣,與胃陰相對而言,胃陰與胃陽互相為用,共同維持正常的納食化谷功能”。陽虛質如果出現胃失降濁、受納失司的病證,諸如嘔吐、胃痛、便秘、納呆等癥狀,可以表現為胃陽的不足。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平和體質組相比,陽虛體質組患者膀胱經的病變也比較明顯。足太陽膀胱經又稱“巨陽脈”,為六經之長,循于陽位、為一身之巨陽,十二臟腑中,膀胱經陽氣最盛。陽虛體質者代謝減弱,可出現膀胱經受累。十二經脈表里關系中,膀胱經與腎經相表里,所以陽虛質的病變經絡可能會體現在膀胱經。根據朱雅昕[5]的研究顯示,不同體質之間的經絡值有其特征,認為陽虛質與氣虛質、血瘀質、平和質相比較,提示膀胱經有差異,說明膀胱經可作為陽虛質的特征,這一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近年來也有從足太陽膀胱經論治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理論探討。
《靈樞·通天》中所記載的“陰陽和平之人,陰陽之氣和,血脈調”是最早關于平和體質形成機制的論述。姚斐等[6]提出平和質的定義為“先天稟賦良好,后天調養得當,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臟腑功能狀態強健壯實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體質狀態”。從經絡檢測的數據分析,平和體質組患者的各經絡檢測數值的平均值在正常范圍內波動,說明機體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根據全國中醫體質流行病學調查的數據顯示,陽虛體質占人群的9.04%,位列偏頗體質中的第3位,與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7]。而不耐寒冷是陽虛體質的標志性特征,可直接影響其健康相關的生命質量(HRQOL)。由于人的體質既有穩定性,又具有可變性,所以通過干預可以使人的體質偏頗失衡狀態得到改善與調整,從而恢復機體健康,甚至可以從根本上改善治療觀點。作為普遍存在的體質類型之一,陽虛體質同樣具有這一特點。因此,了解陽虛質的病變經絡,對于健康指導和干預治療等具有積極的意義[8]。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加之不同時間段和不同節氣對經絡檢測數據也有一定的影響,故有待日后進一步大樣本的研究證實。目前正運用中醫適宜技術督脈灸治療對陽虛質者進行干預,使用經絡檢測系統對督脈灸干預前后的臨床療效行進一步評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