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青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寧都中學 江西 寧都 342800)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本,必須重視學生的發展與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傳統數學教學中的反復大量練習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數學教學的發展,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從原有的理論講授向能力培養進行轉化,而這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與必要。通過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完成了知識的有效構建,因此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
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學生要想不斷的獲得知識,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因為思維能力的提高加快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了“舉一反三”的積極作用。其次,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并使其提高,有利于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最終通過思維的能力的提高,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1 注重學習興趣的提高。
當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了興趣,學生就能夠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在面對那些枯燥的數學定理與公式時,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積極主動,學生的思維就是會變得活躍,其次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數學實踐,就會進一步加深對這些概念與現象的理解,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思維能力能否得到提升,我們只有讓數學融入學生的生活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例如,我們在講授高中數學“等比數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以生活中的等比數列”為題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去了解銀行利率等這些生活中的等比數列問題,進而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從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不難看出,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的生活與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了緊密的關系,進而促進了良好學習氛圍的構建,實現了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2.2 注重探究性學習氛圍的構建。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將眼光只放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應該將目光放在如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上。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去體驗,去總結,去感悟,進而真正的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的魅力,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向量”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如下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向量是什么嗎?”在提出這一問題后,教師可以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對“向量”這一部分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進而使學生具備“向量”的知識基礎。接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構建一個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向量”這一知識的內涵,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會逐漸進入到教師提前設計好的教學情境中去,而隨著教師的引導和教學的深入,學生就會對“向量”這一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數學學習。
2.3 重視理論聯系生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數學知識很多都來源于我們的實際生活,因此將實際生活當中的實例引入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去,就會對高中數學教學產生積極的意義,例如,在向學生講授“拋物線與其直線方程”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多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張邁克-喬丹的照片,這時學生就會被照片吸引,這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他在美國NBA聯盟中創造的各種奇跡,總結邁克爾喬丹所取得的成績,讓學生認識到他認識到喬丹那種不屈不撓、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精神。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邁克爾喬丹是干什么的呢?”學生就會回答:“打籃球的。”而教師可以繼續提問:“那么籃球在空中運動的軌跡是什么樣子的呢?”這時學生經過思考回答:“拋物線”。不難看出,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會快速的對“拋物線”這知識有一個直觀生動的感知與認知,進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注重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而數學學習其自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因此數學教學不失為一種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通過數學學習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內涵與魅力,進而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