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生
(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山碭鎮口前小學 江西 樂安 344300)
對于每一個小學生來說,學好數學都是極其重要的;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枯燥無聊的數學以多種方式展現出來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將趣味教學融入數學教學中。
興趣是學生最大的老師,而關于小學數學的趣味教學,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就是最為重要的,同時數學知識相比較其他文字學科來說是比較復雜和嚴謹的,因此教師們也應該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結合教材創建一個不一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例如在《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以一個簡單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感知點與間隔數。例如可以采用簡單排隊方式,教學可以請幾位學生面向黑板排成一排,然后兩位同學之間間隔2米,然后讓學生計算排隊的這個隊伍有多長,然后給學生們解釋“間隔”、“間隔數”、“總長”等的含義,讓學生對植樹問題有一個初步的感知與了解,然后教師可以結合現今的環保問題,創建一個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大家剛剛已經了解一定的知識,那你們知道這些知識應該如何運用嗎?同學們知道支付寶上面的螞蟻森林嗎?螞蟻森林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促進了環保的發展,而在現實的生活中也會展開許多的植樹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XX學校的植樹活動吧。”然后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后再出示課件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感集中精神的去思考和學習。由此可見,通過這種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不僅讓數學課變得更加輕松好玩,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從而達到了激發學生對數學愛好的目的。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和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如果在教學中融入帶有競爭性或者激勵性的游戲活動,可以減少學生對于學習的疲乏性,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傳授了學生基礎知識之后,也應該積極的開發游戲,寓教于樂。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好讓減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其設計成一個闖關的游戲。首先第一關是及其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讓學生通過預習能夠盡量完成這個運算;第二關是加減法小數點的對齊,讓學生通過書本和同桌之間的交流了解加減法運算中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第三關是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學的內容,設計一定的問題,比如根據數學書和英語書的定價,提出一個加減法的問題;第四關是讓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整數加減法的豎式及驗算,然后能解決教師提出的對應問題;第五關是合理的運用,讓學生運算小數的加減法。教師可以將這個闖關游戲設計成有獎競賽,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師開始教學前設計這樣一個闖關,能夠充分地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和借助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歸納、概括能力的形成。總之通過游戲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提升了學習的趣味性,也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和學習到處理問題的辦法,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能夠運用于解決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真正使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我們都知道,數學與生活是休戚相關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把生活素材融入課堂教學,不僅能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而且有利于學生學到跟生活有關的知識。例如在《數學廣角——優化》的教學中,就有許多的與生活相關的教學資源,例如烙餅問題的教學。教師在開始之前也可以提出煮雞蛋或者熱牛奶等問題,讓學生結合生活思考,然后明白同時做能夠節約時間的原理。然后再提出關于烙餅問題的思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相互探討等逐步明白應該怎么去安排烙餅,能讓鍋里沒有空閑的地方,能最快的完成烙餅,讓學生明白優化的應用。最后為了鞏固學生的知識,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的常見景象,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解決。總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實現生活與數學教學的有效結合,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數學的樂趣,然后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針對小學學生的數學教學,將趣味教學不斷地融入其中,不僅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也提升了教師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不斷地探索,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