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勝林
(貴州省金沙縣桂花鄉初級中學 貴州 金沙 551800)
初中物理是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學生通常愿意了解并學習物理知識,并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全面的提高自身對生活的認知,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的了解初中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和特點。綜合分析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不僅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能夠進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整體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能夠更好的發揮其作用,促使其不斷的豐富初中物理教學的思路。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采取課堂討論法,需要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傾聽學生發言時的感受,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和主題,伴隨著初中生物理知識高效學習進步。教師則利用課堂討論法,對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總結,激勵學生尋找討論中的錯誤,并展開辯論,從而達到促進各方觀點完整的目的。如,教學《聲的傳播》一課時,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討論:聲音傳播是否需要介質?真空能否傳聲?魚兒為什么會受到驚嚇?人為什么能聽見聲音?一系列問題展開探討,并總結出探討后的結果。教師則針對真空能傳聲的錯誤觀點進行反復強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并積極探討如何驗證真空是否傳聲的問題。學生主動的利用身邊的器材制造真空的環境,并驗證真空不能傳聲,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月球上不能聽見聲音等結論。通過課堂討論法的應用,學生對聲音傳播的介質以及真空狀態下聲音傳播等內容掌握的更加深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且增強了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因此,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十分必要的,學生能夠在這一教學環境中不斷的提高探討問題的能力,鍛煉自身問題探究的思維方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物理課程學習效果。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討教學中,并采取多種知識點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積極找準自己的位置,更準確高效的學習物理知識內容,并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當積極調整問題解決的措施,幫助學生更好的展現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極大的提升。如,物態變化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常識學習探討物理知識內容,使學生更容易融入到物理知識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利用汽化、液化解釋生活中的濕衣服變干、露珠等自然現象,生活、物理聯系,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討物理知識內容的效果。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探討教學中,教師起到輔助性教學引導作用,教學相對更容易,學生對物態變化的理解更加透徹,對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現象有了新的認知,使其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物理學習的內涵,有助于學生利用物理知識探究生活中的常識問題,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目的。因此,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知識教學中,并探討生活中的物理與課堂探討的關系,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課堂思路,全面的提高了學生的課堂物理知識學習效果。
初中物理課堂討論法的應用,不僅會對學生學習自信心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發揮小組的合作精神。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對組內的分工情況進行明確的布置。同時教師依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成4-6人小組,并依據學生的意見每組選出組長,對組內情況進行合理分工,以達到有組織的參與討論物理課堂效果。如在電流這一教學內容中,由于其相對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按照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等進行合理分組,并選擇小組長負責組內討論事項,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講解電流的內容,以達到組內自主學習探討的目的,使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重復多次的探討電流的內容,加深對電流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電流的內容。另外,組長負責統計小組內探討的次數、探討的結論以及討論的時間等具體信息,以幫助教師及時總結反饋物理課堂討論法實施效果。集思廣益、使得課堂討論法教學能夠真正發揮其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因此,科學合作分組模式下,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一步突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增強了物理課堂學習的效果,全面的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上文研究了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在討論法應用的途徑基礎上,加快課堂討論法教學應用的發展,使得該方法能夠被廣泛深入的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進一步突出物理教學的整體效果。課堂探討法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相結合,不僅增強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提升了物理教學的趣味性,豐富了課堂教學模式,推動物理教學的系統性發展與進步,為初中生長期穩定地學習物理奠定了討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