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燕
(寧夏中寧縣第六中學 寧夏 中衛 755100)
初中數學是一門兼具實用性與理論性的基礎課程。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但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受到學生的升學成績壓力以及傳統的教學理念的束縛,采用的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解讀理論知識,學生在課桌上認真筆記”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初中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發展和數學思維養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的質量決定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良好的數學教學活動可以快速養成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在數學實際教學活動中采用情境教學手法來吸引學生關注數學理論知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比如在開展《勾股定理》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時,為了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勾股定理的計算方法,在課程開始時我為學生營造了這樣的教學情境:有一天老師帶著孩子出去買菜,但是由于走得太急,把鑰匙落在了屋子里,此刻老師的手上又沒有備份鑰匙,這個時候物業也休息。孩子靈機一動說:“媽媽,我們給消防隊打電話吧,家里的窗戶開著呢,搭梯子進去。”那么請同學們幫我分析一下,老師家住在三樓,每層的高度是3米,消防員叔叔為了保障安全需要把梯子的下部和墻角拉到4米的距離,如果消防員叔叔帶了一個7米長的梯子,老師能否從窗戶中回家開門呢?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將所學問題畫在紙上,運用勾股定理計算得出梯子的長度不夠。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能力,也在引導學生針對問題作圖的過程中養成了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活動開始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到教學當中。在初中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展開多媒體教學活動。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很多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形象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借助黑板無法直觀呈現的數學知識,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平臺直觀展現出來。比一些復雜的圖形和函數圖像,如果教師單純的手動為學生畫圖像,學生可能不會明白圖像的動態過程。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平臺的直觀性特點降低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在直觀地視覺影響下養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比如在《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上,為了使學生在直觀的多媒體演示環節中養成數學抽象思維,我運用幾何畫板使直線轉動,為學生演示直線與圓的相離、相切、相交的幾種情況,并在被畫板旁邊顯示圓的半徑R與之相的距離d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在直觀的動態效果下清楚理解R與d之間的關系是如何表示圓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從而使學生在動態的多媒體教學內容下養成良好的數學知識抽象化能力。
在初中數學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室不能僅僅以理論知識的講解作為主要教學手段,還要適當開展趣味性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歡快、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潛移默化的過程自覺被數學文化熏陶,使學生在感受學習數學理論知識樂趣的過程中主動開展學習,進而達到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開展“一元一次方程”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時,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我在進行這節課的教學時采用了小組競賽的教學模式。在為學生講解完一元一次方程的推導、運用和相關解法等理論知識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小組競賽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我為學生進行了小組劃分,通過為學生設置具有層次性的數學知識題目,使學生在參與合作探討和小組比賽的活動中養成小組合作能力、數學語言白搭能力和抽象數學知識形象化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要使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并排發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興趣,通過為學生構建情境、多媒體教學平臺等多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開展數學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