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順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第一民族中學 青海 玉樹 815399)
創新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靈魂,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的本質是突破,也就是說創造出新的東西、發現新的事物、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建議,等等。一句話總結,創新就要標新立異。標新立異,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需要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在不斷解決以及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又發現或提出新問題。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創造者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技術技能、創新思想、思維能力以及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意識等做堅實的后盾和支柱,否則,根本無法談創新,也不可能創造出新的東西。化學的學習內容中有許多神奇東西和未知的問題,需要去發現、去解決,這要靠人才,而人才靠教育。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是知識的創新,為此,化學教學應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為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夯實基礎。本文淺論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認識。
美國的發明家、企業家、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喬布斯曾說過:“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于創新”由此句精言可知,人與人的區別就在于是否能創新。創新的人都具有創新思想,沒有此思想,不可能去創新,相當于不具備寫作能力的人無從下筆,真實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精言。一個人的創新思想指的是他對創新的想法、態度、體會以及感悟等的認識,在實際生活、學習以及工作中是通過人格、品質、能力等中具體的表現出來。創新的過程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在此認識和實踐的探究過程中對疑點有所突破,發現新問題,找出解決新問題的辦法及措施,這就是創新的體現。事實證明,唯有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勇于刨根問底,才有可能形成善于創新的研究者。思想端正,品質高尚是創新人才所具備的要素。具有良好人格品質的創造者,才有可能創造出具有一定價值的新生事物。創新就是創造,創造首先就要去認識、去分析和理解,認識及發展的過程是形成的過程,更是培養思想的過程。例如:在學習硫酸的性質這一節時,<1>物理性質:教師首先讓學生去閱讀本節文本內容,然后去觀察稀硫酸和濃硫酸在顏色、狀態、氣味上的不同點,要求學生做記錄,并歸納總結;<2>化學性質:重點放在化學變化的探究上,學生動手操作,將適量銅片分別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和濃硫酸溶液中來驗證它們性質的不同,要求學生動眼觀察反應中顏色變化、動鼻聞是否產生異味、動手摸試管是否發燙,實驗結束后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思考、分析、探究、總結,a.為什么銅在濃硫酸中溶解了,并在溶解的過程中能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氣味,整個溶解顏色逐步變蘭?b.寫出反應的有關化學方程式。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學生從認識現象發展為認識本質,加深理解和分析,得出滿意的答案,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動眼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
創新是一項自主性的活動,是一個發揮聰明才智和才能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有自身潛藏的創新能力,只不過還未挖掘以及開發出來,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要靠自己的勢力來努力挖掘和開發,把這種能量及時的爆發出來,并充值到有價值的使用上。因此,教師的教學要以先進科學的教育方法以及靈活多樣的方式來實施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把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指導、引導以及點撥學生學會學習技巧,學握學習技能,變“要我學”成為“我要學”,變“讓我思考,讓我發展思維”成為“我要思考,我要發展思維”這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健康心理,說明學生從被動變為了主動,產生的學習的自信心。課堂內精講、少講的目的是把學習的知識重點以及難點展現出來,給于學生足夠的時間,創建平臺,讓學生發揮獨立思維的能力,在全面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抓住要點、難點,在難點處多下功夫,多做思考,尋找方法,最終解決難點,汲收精化,將書本知識消化后變為自我的知識和能力。化學的知識面較廣泛,對它的使用也多,尤其是化工、醫藥以及制造業方面應用較為廣泛。如沒有淵博的知識和較高的思維能力是難以勝任諸多工作需要。對學生而言,發展獨立思維能力是為將來勝任社會給予自己的此項工作任務和崗位奠定基礎的。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很多物質的性質都是通過實驗而得出的結論,許多現象是在化學實驗中發現的,如:發熱、發光、沉淀、放出氣體、顏色變化等。在生活中常遇到一些奇怪的現象,有些可以用簡單的化學知識能解釋清楚,有些現象用簡單實驗是難以得出結論,需要更進一步的做化學實驗驗證,并加以歸納總結,才能予以說明。因此,教師的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緊聯糸,把生活當中常見到的化學現象列舉出來并引入課堂,讓學生加以思考并解釋,此活動過程可以是單獨思考,也可以是分組討論,還可以是進入實驗室去邊做實驗邊思考,邊思考邊總結,用科學實驗的方法來解決疑難問題,這樣既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活躍,又可以有效降低化學教學的難度,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聯想思維的逐步發展。思考的過程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也是聯想思維形成的過程。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科學的創造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節省時間,自己在課堂內做個演示性的實驗,讓學生觀察,然后繼續開展下一步教學工作,這種以教師的演示實驗來代替學生的實踐驗證的教學方法是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嚴重的忽視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的聯想思維受到了限制。為了更好的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發展學生思維的能力,教師盡可能的把生活化的實驗應用以及滲透到化學教學之中,以吸引學生集中思想注意力,而全身心的投入課堂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化學科學的美麗和神奇,感悟學習化學的重要性,以提升化學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