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文
(貴州省威寧縣海拉中學 貴州 畢節 553100)
1.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初中化學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學生更容易被生動有趣的實驗所吸引,從而生成學習知識的興趣。但“填鴨式”的教育方法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學課堂氛圍也更加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師要不斷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并采取全新方法把握他們的興趣核心,這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創新設計趨向。
1.2 加強師生互動。化學緊密聯系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來自日常生活并高度聯系授課內容的化學現象即優秀資源。教師可以將一部分生活實例引入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各種化學問題,采取科學的方式合理解釋實驗,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1.3 明確教學重點,轉變教學方法。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重點進行有效分析,按照學生的年齡和理解能力落實到教學任務中。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課程特點,改革教學方法,有效講授教學內容。
2.1 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化學作為基礎學科,初中學生需要學習,但不是全部學生都會從事與化學研究有關的工作,因此,化學學科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化學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積極開展今后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要想提高學生的這一能力,教師就要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目標。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知識,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將大目標細化,分出多個小目標,從而得到若干學習任務。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任務,才能開展自主學習,并在學習中不斷實踐、創新,獲得更多的學習方法,提升自主學習水平。比如,教師在講完“硬水和軟化方式”以后,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生活中使用的熱水瓶是怎樣出現水垢的,如何有效清除?當學生掌握了酸可以與碳酸鈣反應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利用食醋有效清除水垢;當學生掌握了石墨的除銹潤滑功能后,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利用鉛筆芯粉末開啟銹鎖。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充分體會日常生活中化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并從中獲得啟發。這樣的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全面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比如,在教學“構成物質的微粒之分子”時,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絕不僅僅是對學生對比實驗和學習意識的有效培養。教師可以科學調整教學材料,如把小燒杯換成青霉素瓶子,同時將酚酞試液與蒸餾水等資源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改進實驗。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逐步展示自我,學習熱情高漲,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開展學習,找出實驗結果與教材內容的差異,這樣有利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開展對比學習。
2.2 恰當設計探究式問題。恰當設計探究式問題能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師生之間要加強互動和交流,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化學這門科學以實驗作為基礎,在教學中,實驗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動手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尋找實驗結論。教師應為學生設計探究式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操作實驗,通過實驗開展探究式學習。如講解“身邊的化學”時,教師可以設計探究性問題:石蠟這種物質的特點是什么?在蠟燭燃燒這一現象中,火焰為何逐步提高?吹滅蠟燭時發出難聞氣味的原因是什么?通過解答這部分問題,學生對其中包含的深刻化學知識有了整體理解,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當出現問題后,他們能夠自主解決問題。
2.3 課后針對性鞏固訓練。在做中學,學中做,學與做是有效結合知識與實踐的合理方法,化學是圍繞實驗而開展的科學,教師要讓學生從化學課堂中獲取實驗知識,遷移并應用知識。課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課后鞏固訓練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合理的訓練不僅能對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精煉,還能發揮溫故知新的作用,訓練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講一講知識精髓,也可以由教師概括。但在鞏固訓練中,教學應注重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并嚴格遵守“實踐—認知—再實踐”的原則。比如,在結束“化學物質與健康”教學之后,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計算機網絡和輔助信息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挑選喜歡的若干零食并通過表格詳細列舉零食中包含的營養元素,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展示。這一訓練方式聯系了現實生活與化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國家的教育政策在貫徹落實中體現了學生的核心素養,表現出鮮明的科學性和時代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體現出對培養人才的全新需求,也是對教育思想與理念的全方位彰顯。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化學與生活的關系十分緊密,要想使學生真正地學好化學,教師應綜合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在設計化學課程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方法進行整體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科學地應用理論知識,并形成終身學習的思想,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