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貴州省威寧縣第六中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歷史這門學科的人文性特征非常突出,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認識歷史,同時也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將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有效的結合起來,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文精神根植于人類文化中,在人類的時代繁衍和傳承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中歷史這門學科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學習歷史不單單是了解過往的歷史,同時也是在警戒當代高中生,使其樹立正確的人文觀念,豐富其感情,形成良好的價值觀。現行社會形勢下,對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精神越來越看重,可以說人文精神是學生立足社會發展必備的品質,加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展,更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發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加深對世界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情感。同時,通過人文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使命感,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自覺肩負起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應肩負的職責和使命。
2.1 更新教學觀念。高中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他們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和人文精神。對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能力。如,在“鴉片戰爭”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準備課件。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準備課件,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歷史知識中的人文精神。通過這種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2 巧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是按照教材來宣教,這種教學很容易造成課堂沉悶,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培養。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教師實施高效教學的保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須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手段,多媒體呈現出來的知識具有動態效果,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與教學內容相符的一些影視片段,結合這些影視片段來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歷史,從而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形成愛國情懷。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優越的語言來調節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輕松的課堂環境。
2.3 開展小組合作。長期以來,學生是以個體單位進行學習的,這種學習模式很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而阻礙人文精神的培養。而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借助這種教學手段,有利于實現高效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所謂小組合作就是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的一種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如,在“國共的十年對峙”這一課中,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這種小組合作模式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能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歷史,并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提升人文素養。
綜上所述,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更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歷史學科的人文性非常強,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當重視起人文精神的培養,將歷史教學與人文精神的培養有效的結合起來,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