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燕
(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沈巷鎮第二小學 安徽 蕪湖 241012)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就明確地提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提起充分的重視,因為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朗讀技巧,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去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文章所傳達的思想內涵,從根本上實現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但是在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阻礙著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度的分析,并尋找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此從根本上推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1.1 朗讀教學目的不明確。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對朗讀教學提起充分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機械式地讓學生大聲對課文進行誦讀,這樣的朗讀過于形式化,不僅沒辦法讓學生通過朗讀有所收獲,還很容易讓學生對朗讀學習產生疲倦感,從而嚴重地影響到學生朗讀學習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1.2 沒有注重學生情感的豐富。在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注重學生情感的豐富,只是干巴巴地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的朗讀,反復的朗讀雖然也能幫助學生逐步地尋找到文章的內涵深意,但是耗費的時間與精力相對較大。還有一些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即使通過反復的朗讀也無法抓住文章的內涵,所以這種沒有情感的朗讀也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的絆腳石。
1.3 朗讀教學形式單一。小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注意力不集中、愛玩的特點。在小學朗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注重教學形式的創新只是帶領學生按部就班地對文章進行朗讀,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很難集中學生在朗讀學習中的注意力,學生無法積極地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來就無法實現朗讀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2.1 通過問題引導,明確學生的朗讀目的。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通過朗讀得到最大化的收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朗讀,學會在朗讀過程中運轉自己的思維,這樣就可以更加明確學生的朗讀目的,讓學生通過朗讀可以獲得切實性的學習收獲,以此實現學生朗讀能力與朗讀效率的同步提升。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課文朗讀時,就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朗讀。如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種葫蘆的人他種的葫蘆為什么最后都掉落了?如果你是葫蘆樹上的小葉子,你想對種葫蘆的人說些什么?等等。通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朗讀,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在朗讀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讓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感官認知,明確學生的朗讀目的,讓朗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接下來更好開展課堂知識與探究的前進階梯,以此進一步實現朗讀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2.2 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豐富。要想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時,就一定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快速地抓住文章的思想內涵,將自己設身處地地融入文章中,聲情并茂地進行文章朗讀,促使學生能夠在朗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與溝通,以此進一步實現朗讀教學的價值。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飽含情緒的進行文章的朗讀,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音樂《學習雷鋒好榜樣》與一些有關雷鋒的相關影視作品,讓學生能夠在這些資料的補充中進一步了解雷鋒精神,醞釀自己的情感,接下來能夠帶著對雷鋒叔敬愛之心進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激發學生頭腦中存儲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促使學生可以在朗讀過程中將文字轉化為形象鮮明的內心視像,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所傳達的內涵深意,體會并學習雷鋒精神,進而保證學生的朗讀學習質量。
2.3 開展多元化的朗讀教學形式。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動力,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朗讀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教師就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結合,開展多元化的朗讀教學形式,為朗讀教學增添更多的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朗讀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以更積極飽滿的狀態投入課堂朗讀訓練,實現朗讀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青蛙賣泥塘》一課時,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為了讓學生積極地進行課文的朗讀,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競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將班級里的學生劃分成實力均衡的不同小組,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對文章內容進行分角色朗讀,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在分角色朗讀過程中情感最豐富、語言最流暢。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競賽,不僅非常符合小學生競爭欲望強的特點,調動學生參與朗讀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過程中真實的經歷故事情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促使學生能夠在積極的狀態下更高效地完成朗讀學習任務,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多項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意義。所以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落實有效的朗讀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朗讀融入課文,更進一步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與文章的中心主旨,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