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英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第一中學 廣東 懷集 526400)
隨著全國高考試點改革的推進,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省份相繼開始實行新高考政策。2014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高考改革下設計的“3+3”新高考選科模式,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可以自主決定科目組合。
1.1 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能力給出的學習要求。從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來看,教師并沒有明確指出各個章節內容的學習目標,或者將目標僅僅作為應付學校和學生的工具,并沒有去按照教學目標實行具體的教學工作。教學目標的給出能使學生清楚教學的各個內容的落腳點和開展目的,從而幫助學生理清教學脈絡和流程,有效加強學生對教學和課堂的參與。
1.2 教學模式不夠多樣。模式是教學的體系和基礎,它的合理有效運用能幫助教學穩定和有效率的開展,能大大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其中,高效課堂和小組合作是高中教學的主要模式,它的開展能改變教學的主體地位,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等能力的培養。但從現階段高中生物的教學來看,許多課堂并沒有開展一定的模式支撐,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升。
1.3 教學聯系不夠緊密。教學聯系不夠緊密可以從兩點出發,第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生物學科的知識點具有交互和穿插性,先前開展和學習的內容往往能為后面的學習內容做支撐和鋪墊,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將知識點進行后續的鞏固和復習,以導致各個章節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失去了回復和鞏固多個知識點的機會。第二:知識點與生活之間。生物學科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即部分內容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找到關聯點,比如霉菌、葡萄酒的釀造等等,從生活出發去加強課本與學習生活的聯系,從而減少部分知識點的教學難度。但從現在的高中生物教學來看,教師并沒有從生活出發去開展一定的教學工作,從而使得學科失去了從生活入手的切入點。
2.1 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學校要求、課本內容以及班級的水平等因素確定的,教師應認真整合課本,提出章節的重難點和學生必須達到的學習目標。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節《細胞生活的環境》為例,此章節的學習目標可以設定為體液的組成、組織液的作用、組織液和血漿之間的異同、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差別和細胞外液的成分等等,確定目標后,讓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預習和自己疑問的標記。在課堂開展環節,進行各個目標的教學開展,以問題做穿插。
2.2 開展多樣的教學模式。生物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教師可以根據章節特點進行一定的學生動手實踐活動。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性的對比實驗。學生平均分成A、B兩組,兩組的實驗材料都為黃瓜幼苗,區別在于A組簡單用水進行黃瓜幼苗的灌溉,而B組在黃瓜幼苗的灌溉中加入適宜的生長素類似物,比較兩組黃瓜幼苗的成長情況。學生自主進行課本內容的實踐活動,能有效促進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并且獲得一定的合作和動手能力鍛煉。
2.3 加強知識點之間聯系。知識點的聯系可以從章節之間和生活層面出發,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一節《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為例,從章節聯系出發,教師可以結合此書之前學習的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知識點進行課堂導入和基礎知識講解;從生活出發,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導入生活中對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實際運用,包括雜交水稻、中國荷斯坦牛和青霉素等等,通過與生活實際聯系的方法促進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加強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學科知識的了解。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生物必須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以新型的教學方法去解決現存的教學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對于學科積極性的增強,保障學科質量和開展效率。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廣大教學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