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暉
(寧夏平羅縣教體局教學研究室 寧夏 平羅 753400)
在如今新教育模式下,初中美術教師不僅有教授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任務,更要承擔輔導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初中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變化極強且不穩定的時期,加上自身的學習任務繁重又緊張,初中美術課堂恰好可以幫助學生緩解這一學習壓力。美術作為藝術類學科,不可以只依靠美術作品的質量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態度等綜合情況,制定相應的多元化評價機制。
在過去舊的美術評價機制中,只追求學生自身的美術作品質量,并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單一的評價機制帶來的不良后果,一是初中學生本身學科多,作業繁重,這樣做無疑是給學生增加了一種新的學科壓力和負擔,使學生逐漸對美術類學科產生厭煩的抵觸心理,二是偏離了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觀,違背了國家設立藝術學科的初心。老舊落伍的評價機制早已不再適用于當前新時代的教學課堂,對于初中美術類學科,新評價機制的出現已經刻不容緩。如何有效的設立多元化評價機制是當前每個初中美術教師要共同探索研究的新問題。
首先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各方面的調查來擬定評價機制,如對學生的性格、心理、學習態度等進行調查。再綜合調查結果,合理的制定相應的多元化評價機制。而且通過以上教師對學生的調查,教師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同時也能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通過自身發現的問題,教師再去豐富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從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新的評價機制在課堂應用中,教師應不斷的去觀察學生是否能夠適應新的評價機制。教師要做到每節課上完之后,積極地去引導帶領學生,及時的發現評價機制所出現的問題,再針對學生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做出相應的回答與改善。同時,教師在初中美術課堂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要總以傳統的分數為基準去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對評價機制進行相對應的改變。初中美術評價多元化的教學機制是多樣化的,是可以隨著教師在實踐應用中的效果,發生改變的。如在講授美術課八年級下冊《變廢為寶》(湖南美術出版社)這一課時,本節課主要講的就是如何把身邊的廢棄物品用美術手工的方式變成精美的裝飾物品。這一主題的出現,是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所以我們要適當的隨著課堂的主題,改變評價機制,肯定所有學生積極向上的手工作品。因為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教一節傳統意義上的美工課,更傳遞的是變廢為寶的高尚精神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科學樸素的人生價值觀。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相互鼓勵,肯定其他同學的作品,讓每位同學的自信心都能夠得到提升。
初中的學生,隨著年齡不斷的增加,青春期的到來,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著明確且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同時對任何事物都有了更加清楚的感知與自己的見解,并逐漸通過自己青春期個性化的行為表現出來,如著裝、語言表達等等。而初中的美術學科也是學生能直接反映出自身個性化的方式。不同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性格,每個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也是不同的。教師在評價學生美術作品時,不應該用統一的標準來看作品,應當尊重學生自身的個性化展示,全面綜合的評價作品中存在的亮點,給予學生足夠的肯定。
面對初中學生個性化十足的青春期時期,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開展一系列促進學生表達個性化審美的美術活動。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戶外寫生活動,教師把學生統一帶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不規定學生寫生的范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感知,發覺自己身邊的美景,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不要束縛住學生的思維。然后讓學生把所感知到的憑借自己的創作手法畫到紙上,最后進行展示。這樣的實踐活動,沒有了傳統課本中學習的局限性,增強了學生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創造力,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培養了學生個性化的展示。同樣還可以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放出一段優美或者悲傷的旋律,讓學生通過聆聽旋律,自己去感知應該怎么用美術繪畫的形式表現出這段旋律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學生在創作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想象力。
教師在初中美術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合理的多元性評價是必要的。同時建立合理新穎的多元性評價機制也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將合理的多元性評價機制運用到課堂當中,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美術課的熱愛,增強了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也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