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芳
(福建省尤溪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福建 三明 365100)
1.1 新教師的年齡特點。新教師剛剛接觸社會,對于幼教這個職業沒有較深的認識,身心都是在慢慢的適應,工作時不僅要適應工作,還要學會處理好自己與同事、家長之間的關系,對于新教師無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1.2 新教師的教學特點。
(1)教材內容解讀不透徹。主要表現為教學設計簡單、準備不充分、內容枯燥。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積累,對教材不夠熟悉,活動設計過于簡單,加之活動前的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對活動的環節及內容不感興趣。
(2)新教師無效性的課堂組織。主要表現為語言組織零散,問題沒有針對性,年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使用較多地語言比較平淡,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語不夠嚴謹,提出的問題不能緊緊圍繞活動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活動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1 課堂教學要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具備分析幼兒年齡特點的能力,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選材,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時對教材進行分析與調整,再進行施教,從而達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2.2 課堂教學要做好課前準備,這是上好一個集中活動的基礎,教師在活動前不僅要把教具準備充分,還要將活動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前假設。
2.3 課堂教學要具備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1)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該體現科學性,教師的語言要做到準確、精煉,有條不紊,合乎邏輯。(2)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體現啟發性,引導幼兒學會獨立思考、主動去獲取知識的關鍵所在。(3)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體現生動形象,幼兒年齡小,對很多事物的理解力不夠,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形象的語言,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及豐富的想象能力。
2.4 要抓住課堂教學的關鍵——“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是孩子認為感興趣的事,只有抓住孩子在課堂中的興趣點,才能激發他們主動專心去聽、去思考、去學習,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1 在多形式聽課中,提高年輕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1)園里的領導及有資歷的老教師要對新教師進行多形式的推門課,聽課過程將新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記錄,活動結束及時進行反饋,提出有效的教學建議,促進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2)組織年輕教師聽課堂研究課和骨干教師的觀摩課,觀摩課中針對自身教學能力的不足進行記錄,并在課后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
(3)多聽徒弟課:主要采取一對一結對子的方法,加強老教師對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指導,以跟蹤聽課的方式,從選內容到制定教學目標再到教學方法及如何關注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等,逐步培養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3.2 在多形式觀摩課中,進一步規范年輕教師的教學行為。
(1)學舌課:多為年輕教師提供外出聽課的機會,外出聽課后,在教研組內由聽課的年輕教師為老師們上學舌課,活動結束后,教師們再結合本次活動集體討論交流,提出新的教學建議。
(2)匯報課:結合本園開展的各級課題,把課題匯報課的任務輪流交給年輕教師,活動前與年輕教師共同備課,共同設計教學過程,為她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時機。活動結束后進行研討交流,由聽課老師認真評課,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提出新的教學策略,豐富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進一步提高年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3)展示課(見面課):我園每學期九月份會開展一次入職三年內新教師的公開展示課,10月份開展新入職教師的見面課,在展示課(見面課)中,讓老教師們更加了解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底。
3.3 多次課后反思中,提高年輕教師正確地自我認識。在每一次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年輕教師認真全面的對自己開展的活動進行教學反思,鼓勵教師們把每一次的教學反思當做一次歷練,堅持做到集體反思與個人反思相結合,通過教研組內集體反思交流,使教師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從而真正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
3.4 在多次片段教學活動中,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每學期結束,我園會開展一次學期末的教師基本功匯報,片段教學是考核內容之一,新教師是重要考核對象,在片段教學活動中,不僅需要教師理解教材,把握活動的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同時還要考慮片段教學中教學方法如何運用,在片段教學中要求教師在短時間內熟悉教材、運用教材,這樣的鍛煉形式更能迅速地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
良好地課堂教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鍛煉出來的,年輕教師們只有通過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磨煉——反思——再磨煉,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形式,及時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