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暢
(西藏拉薩市第四高級中學習 西藏 拉薩 850000)
首先,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是時代的要求。我們已經進入互聯網的時代,在我們廣泛地應用網絡的同時,網絡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成為信息傳播,數據存儲的最主要載體和工具。而信息技術屬于專業技術內容領域,其本身發展速度快,更新迭代頻率高的特性,也勢必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究、探索,因此信息技術方面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永遠處于缺口狀態。而高中階段正好是人才培養從“全面撒網”到“重點培養”的一個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未來信息技術方面儲備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其次,信息技術教學改革關乎學生個人發展。互聯網成為推動當今時代各方面發展所不可或缺的動力,也是21世紀發展的標志性符號,智能、互聯是整個社會發展所追求的目標,所以不論是未來的工作還是生活,每個個體都處于互聯網之中,都在應用互聯網服務自身,并且創造更大的價值。結合當前社會行業發展實際來看,互聯網相關的行業是朝陽產業,是世界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也是人才未來就業具有光明前途的行業。最后,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是素質教育教學創新的體現。眾所周知,當前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已經徹底地取代了應試教育成為我國各階段學校教育的主流。素質教育圍繞“素質”二字展開,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本身,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一方面注重學生個體能力的構建,另一方面注重學科思維和學科素養的培育,進而圍繞“教書育人”這一學校設立初衷來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信息技術在以往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和音體美等藝術類學科同樣不受重視,因為應試體制下的學校教育以考試為核心,強調的是考點和理論,忽略了能力和實踐,進而導致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方面始終存在明顯缺失。所以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之初,就著重于為非考試型科目正名,尤其是信息技術這門契合時代需求的學科,更是強調理論與實踐教學兩手抓,實現教學創新和改革。
2.1 做好課時分配,做到教學節奏緊湊、規劃合理。首先,作為教師我們要立足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整體,去根據現有的課時規劃教學進度和教學節奏,充分利用好每周一到兩節課的時間。那么這樣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挑重點且串聯重點。其次,我們還要做好每堂課的課時分配,尤其是根據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知識,進而做到針對性的講解和聯系保證課堂教學節奏的環環相扣,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2.2 豐富教學內容,實現課內課外相結合。首先,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面,我們要立足課本,但又要從中有所取舍,因此信息技術一般不作為考試科目,那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反而更具有靈活性。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是最基礎的,我們可以有重點地進行選擇組合,讓學生在課堂上打好基礎。其次,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還要不斷地結合信息技術發展的實際給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尤其是互聯網方面的最新成果,如當前的“5G”“超導材料”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最新鮮的內容,保持學習上的與時俱進。
2.3 以“教”帶“學”,促進觀念的轉變。首先,在高中信息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自身出發,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學會用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學科未來的發展。一方面,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提醒自身,素質教育教學體系下,保持住所有學科同等重要的觀念認知,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探尋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在其未來人生發展、社會交往過程中的作用,進而逐步形成人才培養要多樣性發展的觀念和認知。其次,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自身為媒介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在我看來,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在上課過程中直言信息技術學科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個性和人格,具備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所以著重表明的內容反而更容易得到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展示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興趣,進而潛移默化地轉變學科認知。
2.4 創新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首先,對于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創新來說,探究式教學是一項較為合適的教學模式。因為信息技術重在培養實踐性、探索性人才,所以教學中的自主探究能夠給學生一個自我發揮、暢想、創新的機會,從而鍛煉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還能從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其次,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還要注重分層次教學。信息技術專業性突出勢必會導致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和效果,教師要具有發現學生潛力的眼睛,將學生按照能力和興趣等因素劃分為不同的群體,進而有針對性地設定教學難度和教學任務,尤其是注重開發那些有天賦、有潛力的學生,為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做好人才儲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