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海形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隆或初級中學 廣西 百色 533419)
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是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想要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必須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通過持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問題意識等,幫助學生逐步養成探究性學習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探究性教學方式便是一種培養學生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與意識起到較好的培養作用。所以,本文將對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究性教學方式的應用展開研究。
中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性教學存在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探究性教學使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加重視和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傳統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思考和探究,主動接收知識,而不再是教師不停的講解與單向的灌輸,而是教師與學生思維的相互影響,是學生對學習的自主認知,使得他們主動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對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1]。其次,探究性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探究性教學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探索能力,促進學生養成數學邏輯思維習慣,學生進行問題探究與案例探究的過程更是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得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變得廣泛,為學生帶來深刻的學習體驗,從而學習積極性也更高。然后,較好地發揮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需要提前熟悉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規劃;探究性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索和學習;同時需要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進行評價,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2.1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是進行探究的前提條件,為探究提供了基本方向。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究性教學,教師首先便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的存在,激發他們對數學問題的興趣,進而才能促進他們去探索問題,找到問題的答案[2]。例如,在學習《有理數》這一章的知識點中,教師可適當應用一些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正數和負數有什么區別?我有負200元是什么意思?數軸上左邊的數一定比右邊的數大嗎?既然有有理數,是不是也存在無理數呢?正數的加減乘除運算規律在負數中也適用嗎?0應該是正數,還是負數呢?等等。通過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的提出,使得學生將思維放在對問題的思考上,培養其基本的問題意識。
教師在將問題拋給學生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并將自己發現的問題提出來與其他同學一起討論,或者向教師請求解答問題的方法。比如,在完成《有理數》這一章節的所有知識點后,教師未學生布置一道作業,讓他們將課后將自己發現的無法解決的問題寫下來,利用自習的時間向老師請教,或與同學一起討論。讓學生去寫出自己發現的問題的過程中,他們首先會去思考自己發現的有哪些問題,然后再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去嘗試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從而篩選出具有探索價值的問題。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也促進學生去回顧和總結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2.2 組織探究活動。探究活動是探究性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提高他們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般會為學生創設一個與生活、教學內容相關的探究情境,提出一些難度呈遞進規律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對問題進行探究,獲得最終的探究結果。還有,探究活動一般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數學知識掌握情況,性格特點等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后讓學生圍繞探究的主體對問題或案例進行探究[3]。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知識中,教師先根據學生對《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直線與角》等章節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能力、數學成績比較均衡的小組,然后給每組學生發一些牙簽,讓學生利用不同數量的牙簽去拼接三角形,看3根、6根、9根、12根等數量的牙簽分別能拼出幾個不同的三角形,并觀察每個三角形的邊角存在什么規律?等到學生將探究到的答案寫出后,教師再循著本次的探究結果講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而之后,教師再讓學生用完9根牙簽拼出能夠拼出的所有三角形,答案是只能拼出3個不同的三角形,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不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觀察第一小組拼出的三角形與第二小組拼出的三角形有什么差異,思考一下兩組拼出的三角形是否完全相同,為什么?逐步引導學生發現兩個全等三角形之間存在的規律,總結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在探究活動中,教師既要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探究情境,提出符合本次教學需求的探究主題,還需要在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用恰當的問題引導,促進學生的探究活動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2.3 科學評價,提升學生的探究體驗。教學評價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進行自我學習情況認知的重要途徑。中學數學探究性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采取科學的教學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表現以及自己的教學活動開展效果做出評價,為下一次的探究性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改進參考[4]。為了保證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機制,包括評價的具體開展方式,評價指標以及對評價結果的總結。在評價中,應該既有結果評價,也有過程評價,既有老師對學生、教師對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也有學生對老師、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才能綜合體現出探究性教學存在的有點、不足,才能持續不斷地改進探究性教學模式。例如,在完成《全等三角形》的案例探究活動后,教師要對學生在拼接三角形、總結規律的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同時要對該探究活動對該章節知識教學帶來的促進價值與阻礙進行評價;此外,要求每個小組進行組內評價,組間相互評價等,總結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積極性以及表現出來的能力,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做參考。
在中學教學中,數學課程的重要性非常明顯,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直接影響作用。新課程改革要求中學數學的教學應當重視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打好基礎。探究性教學方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念與模式,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性教學,通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得學生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提升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而實際的探究活動則能較好地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推理能力;科學的評價幫助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成功與失敗,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