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潔
(安徽省濉溪縣五溝中心學校 安徽 濉溪 235100)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青春叛逆期,同時也是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能力的最好時期。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不單單要注重學生學習成績,還要對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進行關注。我們平時所說的反思能力就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不斷反思自己,想想是自己哪里做錯了又或者是因為什么其他原因導致的。總歸要搞清楚失敗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改正錯誤。所以,反思能力是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反思能力不僅對于學生來說有重要意義,對于家長和教師也一樣。人無完人,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永遠不犯錯。但遇到問題時,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解決成功,我們吸取好的經驗;解決失敗,我們總結失敗教訓,避免下回在同一個地方出錯。老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也就是這樣的道理了。雖然初中數學知識抽象而復雜,學生在掌握新知識時有些困難,但這些困難不止一個學生有,這是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的。所以,這時就要看誰的學習方法更好,誰更能多對自己進行反思,又或是誰更努力。反思能力的形成對于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很有幫助的,在反思的過程中,所有相關聯的知識會在你的大腦中過一遍,這就意味著,這些知識又在你的腦海中加深了一次印象,進而可以更深刻的認識到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反思是一種學習方式,但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習慣。習慣成自然,所以,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的學習還是今后的工作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通過預習,培養學生反思能力。一般來說,教師在講授新知識前都會提醒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目的就是讓學生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概念,雖然他們有些人自學的能力不是很強,也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但在上課時最起碼會有印象,老師在講時也方便學生理解。最理想的預習方式就是: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就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來,上課時著重去聽不懂的內容,如果老師沒講,也可以舉手提問或者課下去問。總而言之,有問題就要說出來,不能拖著,不然問題越來越多,都不去解決,學習也不會長久。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忘了回顧。第二,開展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反思能力。探究學習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不至于像以往的課程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該干嘛干嘛。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敢問、敢講、敢通過已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據了解,合理安排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可以將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到最大,由過去被老師和家長逼迫著轉變為自己主動去學。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也逐漸被大家認可。通過假設——操作——驗證——總結這四方面的探究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區別于傳統教育方式的一點。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只要了解教師說的內容就可以了,像拓展題、探究題,教師也只會挑幾個有能力的學生去做,這樣的做法就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新時代的教學中,更注重讓學生自己去想、去解決、去反思,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善自己。第三,通過反思錯題,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在數學中,我們是有題型的分類的。所以說,同一類型的題我們只要掌握它的精髓就可以了,做題要做精而不是一味的去刷題。在解題過程中,很多學生就知識單一的解一道題,沒有深入挖掘這道題的知識點。有些題為什么可以被稱為經典例題,就是因為題目中它有可深挖的知識點。另外,在他們解題過程中,由于自身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不強,導致解題時思維混亂,一通胡寫又或者單純的套公式計算。這樣下來,就算做的題再多也無濟于事。所以,學生要及時收集錯題,做錯題本,以便于學生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雖然錯題本上都是錯題,攢多了有可能會讓學生感到挫敗,但在挫敗中也會不斷積累經驗,將挫敗變為希望。通過了解自身的不足,進而激勵自己變得更好。第四,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反思能力。情景教學法是一種聯系生活的教學方式,初中生是處于人生叛逆期階段。教師如果一味的用理論進行教學,就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融入情景教學有助于緩解學生的急躁心理。所以,教師要合理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避開所謂的陷阱,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如,在教學圖形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圓的,學生也許會說,籃球、足球、太陽、扇子等等。但是我們知道,像籃球、足球是屬于球體,而不是圓。這樣一來,學生的錯誤得以糾正,同時也引導著學生對自己不懂的地方進行反思,更讓學生明白了自己的劣勢在哪里。
反思能力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無論是在如今的學習中還是未來的工作中,懂得反思都會使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利。而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石,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今后踏入社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