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娟
(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扣莊鄉寺前完全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數學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認認真真,一板一眼是它的主要特點。好多孩子覺得枯燥無味。而數學競賽以其刺激性和挑戰性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我們可以在數學教學中經常組織一些數學競賽,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競賽中巧妙地培養孩子的合作的意識。比如在講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章節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卡紙合作完成一個三個頂點能夠活動的三角形。看哪一組做的又快又美觀。然后在各組中演示,看哪一組最先發現三角形的性質。學生們在這個競賽中,有的負責折紙,有的去找固定點,有的在一旁指揮。唯恐自己的組落在后面。這一競賽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只有合作,才能又好又快的完成。在合作中,也讓他們深刻的認識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同學們在學習中充分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
教學過程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來展現。但無論哪一種教學方式都應該有這樣一個規則:學生能合作完成的,就不要讓他們獨自實現。因為我覺得數學教學不僅僅傳授給學生知識,也要培養他們未來生活的能力。讓他們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教師在“認識米和厘米”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這樣處理:同桌兩個同學分別拿出1米長的米尺和1米長的小棍,讓他們合作,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對方1米的長度。然后,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小棍大約有多少厘米。在合作中,學生學會了“1米=100厘米”,還增進了感情,享受了學習的快樂。
整理復習是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它對所學知識起到一個復習鞏固的作用。可以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決定著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那么我們如何在整理和復習中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充分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呢?在學習“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一章節時,我讓學生自己把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并進行自己編題,同小組的人進行交換答題,從而分別掌握復習筆算的方法。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也會發現在加減法運算中存在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應該重點研讀,從而讓復習更有針對性。
教學實踐是課上教學的有效延伸。它既能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又能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是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另外,孩子的課上所學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得以檢驗和提升。在小學數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從而促使學生樹立合作意識。那么,如何在數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呢?例如:在結束了“米、厘米”這一節課后,我布置學生結成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去學校的花園,量出一米高的樹干和50厘米樹干,具體的認識米和厘米,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匯報的內容圍繞:測量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測量的方法是什么?比一比哪一小組量的又快又準。最后,評出冠軍組。并給予獲獎小組相應的獎勵。
總之,數學課堂承擔培養孩子科學嚴謹性的重任。在課上合作、在課下實踐中合作,使他們既學到了知識,又提升了能力,使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集眾家之所長來填補自己的“短板”。使自己在社會建設中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我覺得,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教學工作者的期望吧!教學實際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方法還有很多,形式也會多種多樣,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逐步的摸索和探究,探索出適合每一個孩子的培養合作意識的方法,讓他們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中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那么,我們的中國夢必定會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