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東
廣西梧州市岑溪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廣西梧州 543200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應能夠貫穿于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各個環節中,做好檢驗人員、培養試劑、儀器、環境及微生物檢驗過程、檢驗結果的全過程的監督與質量管理,規避質量風險,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1]。為能夠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水平,還需不斷加強質量控制各環節的規范性,優化質量控制要點,提高控制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食品微生物檢驗中,人的作用應受到更多的重視,檢驗人員自身專業水平、知識技能與專業經驗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真實性具有直接影響,在具有較高專業能力、操作水平,對實驗室檢驗安全操作知識,具備較強無菌操作觀念的檢驗人員中,能夠更主動的起到質量控制效果,更好的規避質量風險,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但也存在部分檢驗人員在實際操作中忽視操作規范,未嚴格遵守操作流程的情況,所以在質量控制措施中,需要做好檢驗人員的管理,提高檢驗人員專業知識及技能水平,做好崗前培訓工作,提高操作規范性,并以實驗室相關制度、安全操作知識等進行意識層面教育培養,提高檢驗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結果準確性。
食品微生物檢驗中,實驗室各類儀器設備、培養基、試劑等,也是造成檢驗結果差錯、失真等問題的因素之一,例如檢驗設備量程不準確,不符合檢驗要求,將造成檢驗結果失真,或由于培養基未徹底滅菌,試劑添加劑量不合理等,皆會影響實際檢驗結果。因此在質量控制措施中,需提高對實驗室儀器設備、培養基、試劑等應用的控制,如在儀器設備使用前,需要做好調式,保證設備精度、性能等滿足檢驗項目的需求,做好日常管理維護與記錄,提高設備應用的精準性。在培養基應用前需要做好滅菌工作,設備儀器操作以實際操作需求,在超凈工作臺或潔凈室內完成操作,避免外源菌株感染[2]。在試劑的調配及使用中,需要對試劑調配質量及使用量進行控制,部分試劑超過可使用時限,再應用于檢驗中不能夠發揮試劑作用,或影響檢驗結果,或由于試劑應用量不足或過量,也易造成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所以在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中,做好實驗室內儀器設備、培養基、試劑等檢驗項目需應用材料的質量控制與過程管理,能夠較好的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提高檢驗質量。
環境中微生物的存在對檢驗結果也造成影響,特別是在菌株接種過程中,受環境微生物影響,可能造成菌株的污染,從而難以保障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一般來說,食品微生物檢驗項目需要在潔凈室內完成,潔凈室內定期對空氣細菌進行監測與消毒,能夠提高潔凈室內潔凈度,減少環境中微生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但不同檢驗項目在實驗室沉降菌個數的要求上不同,而檢驗環境可能存在采用單一清潔消毒管理的情況,造成檢驗項目中環境條件不達標,檢驗結果不準確。因此在質量控制措施中,需要完善實驗室內衛生管理制度,根據不同的檢驗項目,規范清潔、消毒實驗室,保障實驗室內潔凈度符合檢驗需求。可設置不同的衛生管理級別,根據檢驗項目對潔凈度的需求,采取不同標準的清潔、消毒、沉降菌監測,提高實驗室環境潔凈度及質量控制水平[3]。
食品微生物檢驗中,采樣是檢驗前的重要步驟之一,采集的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影響著檢驗結果是否具有準確性,而采樣環節中,影響檢驗質量水平的因素也較多,如樣本包裝是否缺損,食品樣本是否新鮮,液體、粉狀樣本采集前是否混勻等,對于影響采樣結果的多種因素,需要采取質量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如對采樣過程進行操作規范的制定,其中包括采樣前做好樣本外觀、包裝狀態的檢查與記錄,準確記錄采樣時間,取樣時間,在采樣過程中,需要均勻樣本后采樣,如以分層采樣方法、計數抽樣、多級抽樣等方法,根據樣本特性的不同選擇適宜的采樣方法。另外,為防止采樣過程中的污染,在采樣時需要做好消毒滅菌工作,如瓶裝檢驗時可以酒精棉球燒灼瓶口滅菌,袋裝樣品可以酒精棉球消毒袋口滅菌后取樣[4],保持采樣全過程的無菌操作與采樣后無菌保存,提高采樣質量與檢驗結果準確性。
食品樣本采集后,檢驗微生物需要在無菌環境下根據操作要求規范操作,如在菌落總數的測定中,需要在潔凈室及超凈工作臺中操作,預先打開凈化系統進行紫外線滅菌,保持操作環境無菌狀態,進入潔凈室需還需檢驗人員做好自身消毒清潔,更換專門的服裝,佩戴無菌手套,保持操作環境中不受人員進入影響造成環境細菌污染。在具體檢驗過程中,需選擇適宜的稀釋度稀釋樣品,同時做一個空白對照組,用于評估檢驗是否具備準確性。樣品稀釋、搖勻后,以移液槍取稀釋液移至瓊脂平板上,水浴加熱混勻瓊脂與菌液,保持平板薄厚適宜,菌落在平板上均勻分布。當檢驗的項目中存在微小顆粒時,可能造成檢驗結果中微小顆粒與菌落混淆難以分辨菌落分布結果,所以檢驗過程中可多作一個平板,在不進行菌落培養的狀態下4℃內放置以做對照檢驗。檢驗質量的控制需要從檢驗操作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如傾注培養基,在瓊脂及菌液量的選擇上,以15ml ~20ml 教我適宜,在菌落菌液分布的要求上,菌液加入培養皿后,需快速傾注、選擇培養皿,控制樣本稀釋至傾注時間為15min 以內,避免細菌死亡、繁殖等影響檢驗結果。
食品微生物檢驗中,做好檢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檢驗過程中,需提高質量控制意識,規范操作,保障檢驗質量。如以有證標準物質、次級標準物質做內部質量控制,采取不同的檢驗方法或重復檢驗方式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對留存樣品進行再次檢驗等方式,皆能夠提高檢驗準確性與檢驗質量。
參考菌株起到驗證實驗方法準確性,實驗操作科學性的作用,是評估食品微生物檢驗結果的重要工具。食品微生物檢驗中,質量控制可從參考菌株質量及參考菌保存兩個要點中入手,為檢驗結果評估提供參考依據。在參考菌株的選擇上,應以形態、染色反應、血清學特性典型而穩定的菌株為主,菌株應來源于專門機構。實驗室在參考菌株的申購與保存、使用中需要做好記錄,專人保管。如采用冷凍干燥法保存菌株,保持菌株性能不受到改變,或以冷凍保存法,將細菌混懸于脫脂牛奶、脫纖維羊血中,液氮或低溫保存,也能夠提高保持質量,但該方法細菌多次轉種,可能發生變異。為提高檢驗質量,在參考菌株的保存中,傳代培養次數應少于五次,且每次檢驗中如有變異、污染、菌株老化等情況,需及時銷毀,避免重復多次使用影響檢驗結果的評估。
檢驗結果的質量控制可通過原始記錄的檢驗展開,對原始記錄中的數據進行識別與數據信息追溯,檢查是否有數據措施存在,數據是否客觀反映檢驗結果,是否存在數據缺漏等,形成對檢驗結果的核驗。另外,還可通過空白對照組、標準參考菌株等評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或通過檢驗項目的過程監督記錄,反應檢驗過程是否存在操作失誤,結果是否失真。以規范化的過程監督與數據信息記錄,能夠形成對檢驗質量的監督,提高檢驗質量與結果準確性。
食品微生物檢驗是一項專門技術,能夠形成對食源性致病菌的檢驗,評估食品衛生是否達到標準,為提高食品安全作出保障。在食品微生物檢驗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造成檢驗結果的不準確,如檢驗人員操作不規范,檢驗環境潔凈度不符合標準,檢驗儀器設備精準性不高,采樣不具有代表性等,都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與真實性。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檢驗中,還需要采取質量控制措施,規范檢驗操作,做好實驗室衛生管理,做好檢驗過程監督,提高檢驗質量,形成數據記錄與追溯,做好檢驗結果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