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沈陽澤爾檢測服務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021
損害評估與損害鑒定的實質是基本相同的,均是主體依據規定的鑒定程序和鑒定方法,運用專業的學科技術,科學評估受損的范圍和程度,判定損害產生的因果關系,量化損害數額,明確恢復措施的過程。損害鑒定與損害評估的不同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所屬范疇不同,損害鑒定是司法鑒定一類,損害評估并不屬于司法鑒定的范疇。二是工作開展的委托人不同,損害鑒定的委托人大多為案件當事人或者人民法院,而損害評估的委托人則是以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行業主管部門為主。三是啟動時間不同,損害鑒定是環境事件訴訟過程當中的一部分,而損害評估通常在訴訟之前啟動。四是因服務主體不同服務的內容有所差異,損害鑒定是解決案件涉及到的與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有關的專業技術問題,依據委托人需求就某方面出具專業鑒定意見的過程[1]。損害評估在通常是在環境損害事件發生之后,為了確定損害范圍、程度、范圍,確定污染造成的損害數額,確定最佳的修復治理方案而委托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開展的專業評估過程。
在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實踐中,累積性鑒定的難度比較大。例如長期經營的農藥廠、制藥廠以及化工廠,會明顯加大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的技術難度。在實際調查中,污染物經過長期累積沉淀,在地下水土壤與巖石縫隙中產生氧化還原反應以及吸附作用,相應改變物質成分,從而加大污染物分析溯源以及污染范圍的評估難度。
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由于污染事件具有突發性特點,環境損害鑒定評估人員無法及時到達事發地點進行調查,不能及時制定相應的環境監測方案,相應影響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合法性與科學性。多數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于偏僻位置,環保投入力度不足,且不具備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與評估能力,需要由上級部門給予技術支持。然而由于上級部門無法及時趕到污染現場,制定相應的監測方案,也會對污染評估造成影響。
司法鑒定的程序與機構不斷規范,損害評估技術方法體系同樣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內容,至關重要。在前期發布的推薦方法在試點省市實踐應用的基礎上,為更好的服務于環境司法實踐和環境管理,指導鑒定人員出具更科學合理的鑒定意見,原生態環境部門在總結國內外先進的、適用的評估方法,自2016 年開始,印發了系列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技術指南。包括總綱、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和沉積物等。其中總綱建立了我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體系框架,在總體框架的指導下,損害調查指南對損害調查的一般性原則、工作程序、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做出規范,后續針對各要素的評估指南進一步完善鑒定評估技術體系,規范評估工作[2]。
調查監測是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基礎技術方法,主旨在于為生態環境基線的確認、環境損害程度的確定提供線索,也為其他技術方法提供依據。調查監測技術主要分為以下五種方法:資料收集分析,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收集、分析掌握鑒定地區的背景信息、生態基線、環境損害信息等;現場踏勘,結合環境損害實際情況和評估需求,記錄現場踏勘及相關人員訪談內容。環境監測,通過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對污染區域內進行污染物分析,近年來色譜質譜聯用、生物監測等新興技術也被應用到監測中,對識別更全面的污染物和分析污染綜合影響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調查,通過植物、動物、微生物種類的調查研究和陸域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的調查研究來反應受損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的真是狀況;遙感影像分析,通過遙感影像得到的信息對污染區域、損壞生態行為發生的時間以及所造成的污染時空范圍進行邏輯或一致性推斷。
結構調整評估途徑比較復雜,需要建立宏觀計量經濟模型,并采用模擬計算法減少活動產出。消除污染評價途徑比較簡單,評價途徑要假設治理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治理期間所增加的成本成為環境退化的價值,評價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明確污染物排放總量。第二,明確污染物的主要處理方法。第三,明確污染物處理方法的費用系數。第四,按照上述數據,對環境污染的虛擬治理成本進行計算[3]。
國家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力度不斷加大,相應開展環境損害賠償改革,以此發揮出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作用。通過環境損害評估,能夠落實損害人員的法律責任,建立環境損害體系。通過分析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難點問題,能夠提升環境損害的評估效益,進一步加強地區的環境保護力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