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穎 王曉琳 楊翠翠
(1 棗莊礦業集團棗莊醫院 山東 棗莊 277800)
(2 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耳鼻喉科 山東 棗莊 277800)
耳鼻喉疾病是臨床上的高發病,很多耳鼻喉疾病都需要手術治療。耳鼻喉手術一般術野范圍較小,但因為所處位置特殊, 在手術過程中對腦神經刺激影響較大,給患者帶來的痛及不適程度較重,嚴重的會導致患者出現一些不良的精神情緒,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失眠、厭食及胸悶氣短等癥狀,對患者術后的康復十分不利[1]。本研究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接受耳鼻喉手術治療的患者156 例,對其中的78 例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接受耳鼻喉手術治療的患者156 例,按照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8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43 例,女35 例;年齡25 ~58 歲,平均年齡(38.15±5.25)歲;其中鼻息肉切11 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15 例,扁桃體摘除術31 例,鼻外傷手術8 例,聲帶息肉摘除9 例;鼻竇癌患者4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41 例,女37 例;年齡28 ~61 歲,平均年齡(41.23±4.75)歲;其中鼻息肉切10 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16 例,扁桃體摘除術30 例,鼻外傷手術9 例,聲帶息肉摘除11 例;鼻竇癌患者2 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依據手術方式做好術前、術中及術后的基礎護理工作;觀察組除了進行常規護理以外,在治療中多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首先要建立良好護患關系[2],護理人員要通過溝通、綜合評價、認真分析,依據患者差異制定個體化的護理計劃。與患者溝通時選取親切的語言,保持和藹的態度;及時為患者排憂解難,告知患者正確的處理方式;②術前1~2d,護理人員要把圍手術期的相關問題告知患者,讓患者對自己的疾病和治療過程有一個比較充分地認識和心理準備;③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術后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的變化,定時進行疼痛評級,當出現疼痛程度加重時,要分析可能的原因,同時根據經驗選取不同的方法緩解患者疼痛,比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對疼痛敏感度降低。如果患者疼痛較為劇烈,護理人員可以與醫生配合給予患者合理的藥物鎮痛。④由于疾病的困擾和家庭經濟壓力的增加[3],很多患者或多或少會存在各種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多與患者家屬交流,爭取得到他們的配合,共同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及疏導,通過講述積極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事例鼓勵患者。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48、72h的疼痛評分;鎮痛藥物的應用;護理滿意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術后24、48、72h 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對兩組患者術后鎮痛藥使用情況進行記錄;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問卷方式),分滿意、一般、不滿意3 個等級,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 24、48、72h,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中使用鎮痛藥者28 例,鎮痛藥使用率為35.9%;對照組患者中使用鎮痛藥者55 例,鎮痛藥使用率為70.5%;觀察組鎮痛藥使用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 24、48、72h VAS 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 24、48、72h VAS 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術后24h 術后48h 術后72h觀察組 78 2.78±0.56 2.12±0.34 1.89±0.55對照組 78 3.89±0.65 3.18±0.33 2.98±0.63 t 值 - 9.336 8.223 7.124 P 值 -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 92.0%(72/78),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 71.0%(55/78)。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對比(n)
耳鼻喉部疾病在臨床上是常見病及多發病,許多耳鼻喉的慢性病癥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也會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同時由于耳、鼻、咽喉解剖位置比較特殊,涉及到人體多個感覺器官,既是人體感知外界的重要區域,又是表達人體情緒的主要部位。此外耳鼻喉與腦部距離相對較近,各種神經纖維比較集中,這個部位的創傷、手術均可誘發較為敏感的疼痛,從而使患者在病理基礎上會引發心理問題,嚴重的會導致患者出現很多負面情緒,同時也會降低患者疼痛閾值,對疼痛過于敏感,誘發患者出現失眠、厭食等癥狀,影響術后生活質量以及恢復情況[4-8]。本研究選取在我院接受耳鼻喉手術治療的患者156 例,對其中的78 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即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積極引導,指導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同時保持良好態度,對患者各方面進行支持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后24、48、72h 患者的VA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中鎮痛藥使用率為35.9%與對照組的70.5%有明顯的差異性;心理護理鎮痛藥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2.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1.0%。這3 項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經過積極心理干預的患者,對圍術期的各種問題心理準備相對充分,耐受性較好,配合程度高,既能加速患者康復,又能提高醫療效率。
綜上所述,在耳鼻喉部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加用心理護理,對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滿意度均有幫助,此護理模式在臨床中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