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周楊靜 張旭豪
〔摘 要〕泛娛樂,指的是基于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絲經濟,IP可以是一個人可以是一個故事也可以是某個物品。如何給泛娛樂賦予優秀的文化內涵,使泛娛樂在保有原有特性的基礎上吸收城市文化元素從而促成新文創的誕生。新文創的發展方式、發展特點、發展方向都需要做更深一步的分析,開拓有利于南京城市IP下新文創的發展新渠道,以促進南京進一步樹立城市形象IP。
〔關鍵詞〕泛娛樂;新文創;城市形象;城市故事;南京
一、新文創趨勢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泛娛樂存在問題及升級方法
泛娛樂作為文化的一個載體,使文化IP在游戲、動漫、影視、文學、地方風俗在廣度、深度上都有一定的發展,對地方城市文化IP、網絡文化IP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泛娛樂依附于互聯網,其發展速度極快、覆蓋人群極廣的特點也導致泛娛樂產生了“過度娛樂”“過俗娛樂”的問題,泛娛樂作為一個時代的衍生品,其發展方式必然是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在文化IP越發重要的今天,將人文,即先進的文化內涵以及主流價值觀等文化要素融入泛娛樂以促進泛娛樂轉型升級。
(二)泛娛樂內容升級與體驗符合時代發展
文化因素即使是在信息發展迅速的當今也是必不可少的支柱。在形式上娛樂的同時融入各地文化元素,使文化娛樂形式之間互相連接,通融共生。新文創作為建立在泛娛樂之上高于泛娛樂的一種新媒介傳播方式,其敘事方式、地域特色IP表達廣度以及表達文化感情方面都是有利于文化價值以及產業價值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文化復合化生產與地方特色IP的構建。
二、關于新文創發展需要關注的幾點
(一)發展方式
目前為止新文創發展的主要方式還是依托于互聯網媒介,進行多樣化的形式呈現。互聯網具有高速成長性,這一高速成長性給新文創帶來了不可預估的優質發展未來,有利于加速新文創的發展歷程,消除傳統文創的原創度低、傳播量少、文化含量低的問題,使新文創市場形成一個更完善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并且擁有豐富物質資源以及人才資源,更方便建立與消費者的消費紐帶,從而建立一個富有文化內涵、內容特征明顯、深受人們喜愛的IP形象。
(二)發展方向
在以互聯網為主要媒介,以“文化+產業”“科技+內容”發展模式的背景下,發展方式主要涵蓋四個方面:第一種是以融入地方文化,樹立地方文化IP;第二種是從新文創的特點出發,使文化與科技、文化與產業相互賦能,建立起全面的市場體系;第三種是融入文化情感,用來形成特定的文化韻味與特色,是一種文化與人們之間的紐帶,賦予人們對文創的新感受,形成新的體驗;第四種是在互聯網與高科技發展的加持下,探索新文創發展的可能性,對前端科技如VR、5G等沉浸式體驗新模式進行文化的融合與探索,使新文創的發展方向更加寬廣,文化與科技結合得更加緊密。
三、新文創下城市發展的渠道
(一)文化渲染與互聯網結合
關于城市下的新文創發展,利用城市文化底蘊進行文化宣傳才是新文創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現階段社會的影響下,城市與城市之間不單單是以經濟實力來較量高低,通常情況下文化內涵才是一個城市是否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城市本土文化的渲染下,運用互聯網文化產業來塑造城市IP,無疑是傳播城市文化、宣揚地方特色的最好形式。樹立好的城市IP能夠更好發展城市文化產業,進而更深層次地挖掘并利用城市IP,形成文化養城市,城市發展促進文化進步的良性循環。
四、新文創應用在城市IP的實例與構想
(一)城市IP與新文創結合的實例
對于城市IP形象來說,最優質的方法就是品牌構建,一個好的品牌形象不單單是給城市帶來經濟效益,同時帶來的文化效益也是一筆極大的財富。在2010年,日本熊本縣政府決心構建自己的城市IP,由此而誕生了熊本熊這一形象。這一憨厚可愛的形象的誕生再加上正確借用新文創的運營模式,在互聯網、新媒體上廣泛傳播,使熊本縣在日本國內外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度,熊本熊這一形象也帶來了豐厚的旅游效益,熊本縣在經濟以及城市文化上,還有城市關注度上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二)南京城市IP構建的思考
城市IP作用于城市,并且對這個城市產生影響,這一點是新文創、城市IP結合至關重要的一點,在文化產業發展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云錦文化產業的發展更是獨樹一幟。城市形象IP作為人們對文化的一種需求要充分考慮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南京這座城市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域特征明顯,南京長江大橋、玄武湖、鐘山、青奧線等無一不是由于南京獨特的地域而誕生的美麗風景,而想要將這些多種多樣、繽紛不同的文化提煉并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城市IP構建對南京的影響
南京城市的文化性存在于蓬勃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文創產業,它們的發展給南京文化帶來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給南京城市提出了一個迫切的需求,那就是南京城市形象的問題。一個良好的城市形象IP會給城市的文化產業帶來突飛猛進的發展。基于優質的文化底蘊,城市形象的建立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文化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而南京作為新一線城市,文化產業基礎雄厚,不論在文化產業方面,還是科技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優勢,可以在政府領導下,著重帶動文化產業,運用科技元素逐步構建南京城市IP形象,以求南京在文化產業、城市旅游、城市關注度、城市文化形象的迅速發展。
結 語
新文創作為替代泛娛樂的一種新型文化價值的表達方式,在發展方向、發展特點、發展方向上,都極其符合人們接受文化信息的方式和科技發展下的文化表達方式。將新文創與城市IP相結合,進一步擴大城市文化影響力,通過廣泛的主題推動高效的IP構建,以達到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共同發展。適用于南京這一文化與經濟雙高的城市上,可以使新文創城市IP高質量的發展,可以進一步健全南京文創文化產業體系、健全文化產業市場體系,與互聯網+模式相互融合,建立起南京城市與人民之間的紐帶。提高南京形象的影響力,吸引消費者,同時宣傳南京城市文化,書寫南京城市故事。
(責任編輯:張貴志)
參考文獻:
[1]何鏡堂.城市IP的關鍵是文化,文化是第一要素[J].經濟導刊,2018,(02):40-43.
[2]楊啟凡,王穎.博物館文創品牌化創新設計研究——以南博民國館為例[J].大眾文藝,2019,(12):103-104.
[3]向清菁,駱瑋,焦鏞兮.圖像化傳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價值[J].大眾文藝,2019,(19):2-3.
[4]雷浩然,何佳.基于情感體驗下的傳統工藝品設計創新探析[J].大眾文藝,2019,(15):102-103.
[5]李卓.從泛娛樂到新文創,文化與科技的新認知[N].中國文化報,2018-04-28(001).
[6]王蕊.打造創意IP 提升城市國際形象[J].杭州(周刊),2019,(11):10-13.
[7]馬旗戟.對發展城市IP的幾點思考[J].杭州(周刊),2019,(11):16-17.
[8]湯海孺.品牌IP化改造:杭州需要一次城市形象營銷升級[J].杭州(周刊),2019,(11):6-9.
[9]張一梅,孫琦.基于歷史圖像的城市視覺形象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3下):78-79.
[10]范周.從“泛娛樂”到“新文創”“新文創”到底新在哪里——文創產業路在何方 [J].人民論壇,2018,(22):125-127.
[11]何佳,王朝陽,周麗敏.南京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品牌的構建[J].包裝工程,2018,39(06):46-51.
[12]岳子楠,李雪艷.藝術向公眾延伸——城市公共藝術調研[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74-75.
2019年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南京禮物文創產品開發及其生態包裝設計,編號:20191029805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