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智藝
(福建省漳州古雷經濟開發區沙西中心學校 福建 漳州 363000)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蘊含著大量的信息技術的因素,通過教師的開發和整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增加學生的信息意識,而且能夠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語文教育活動是人文教育的綜合,是師生間思維碰撞、情感交流、人格對話的過程,體現在口語交際、書面表達(作文及批改)乃至每篇課文的閱讀之中,人格教育是世界語文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可以豐富學科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
例如,在教學j、q、x這一課時,用電腦首先出示一只大公雞喔喔喔叫著走過來。大公雞問學生:“我的頭上有什么?像什么?”學生都把小手舉得老高:“大公雞的頭上有雞冠,像個紅圓點。”接著大公雞又問:“我的脖子和身子連起來像什么?”學生都伸出小手一劃,有的說像一個秤鉤,有的說像個雨傘把,有的說像奶奶的拐棍……此時教師就用動畫顯示出一個大大的“j”,出現在屏幕上,指著“j”問大家怎么念,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念:“雞。”接著出示一根繩子系著一個氣球,運用動畫顯示從繩子到氣球繞一圈,學生很快地認識了“q”。最后再用電腦出示一個交叉切了兩刀的西瓜,讓學生在西瓜上找刀切的印記,他們立馬用手一劃,說像一個大叉叉。教師接著說:“這是西瓜的‘x’。”動畫里傳出:“小朋友們,我就是西瓜的西,你們記住了嗎?”然后在屏幕上彈出一個“x”。在教學j、q、x和ü相拼時,制作一段j、q、x要到小魚家去做客的動畫視頻。小魚說:“小朋友們記住了,我和j、q、x在一起是脫掉帽子的,你還認識我嗎?”“認識,還念魚。”“對了,我和j、q、x相拼時還念魚,不要忘了,我很有禮貌呦!”
在語文教學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學內容需要展示,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其中包括大量的圖片、影音資料和影視資料。多媒體技術與課程整合,還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懸念,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下,以豐富的想象、牢固的記憶和靈活的思維獲得學習的成功。
例如,單元習作要求學生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要寫出這個小動物的特點,自己和小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首先,教師把寫作要求出示在屏幕上,抽學生念;接著用電腦展示一只可愛的小狗,讓學生仔細觀察小狗的外形,先分小組說,接著抽小組代表說,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說,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小狗,你和小狗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在學生說完后,給他們播放幾個關于小狗的視頻,有忠誠的小狗看門,有小狗逮老鼠,還有小狗騎車等等,一下子又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他們在小組內各抒己見、議論紛紛;緊接著用課件出示一篇寫可愛小狗的優秀作文,念給大家聽,然后問大家:“你們能把剛才和小狗之間有趣的事寫下來嗎?”這時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能。”各個學生下筆如行云流水。寫完作文后,學生人人當小老師修改作文,一篇篇優秀的作文就這樣誕生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經常涉及到許多課外知識,如果能結合教學實際,把有關的內容以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現出來,不但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學習環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幫助社會經歷尚淺的小學生增加表象積累提供有力的支持,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傳統教學讓學生走成功的捷徑,不重視思維訓練,以教師向學生的單向灌輸代替學生的思維活動。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現代課堂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聰明才智的機會,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揠苗助長》中的“筋疲力盡”一詞時,用視頻讓學生觀看動畫:“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教師問學生:那個人為什么會累得筋疲力盡?學生說:那個人從早上開始干活,一直干到太陽落山,時間太長了累的。接著又問:那你們知道什么是筋疲力盡嗎?有個學生說:就是太累了,一點兒力氣都沒有了。這時其他學生給他以熱烈的掌聲。計算機技術讓閱讀教學如虎添翼將計算機技術融入閱讀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合理適度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實現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物質保障,為學生進行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創設了全新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網絡技術優勢,提高語文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因地制宜,因課制宜,機動靈活地開展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活動。“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讓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領域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