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炅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汕頭 515078)
招投標風險控制模式是當下我國建筑工程施工重要流程,具有較大的意義影響。然而現階段有關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招投標風險分析與策略研究相對較少,基于該問題現狀,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如加強相關法律層面建設保障招投標工作流程、提升工程項目信息披露以全面掌握情況、應對市場經濟變化構建風險應對體系等,本次研究對建筑施工企業招投標風險分析與策略進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應用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及地域繁榮的重要組織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尤為代表性的為建筑施工企業,建筑施工企業主要以承接建筑項目工程為主,包括市政工程、房屋工程、路橋工程等。一般在進行具體工程項目承接前需要進行招投標過程,招投標是指通過招標、投標方式,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工作基礎,對工程項目進行任務下發。施工企業通過招投標方式獲取工程項目,并具有該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權限,當然也承擔了責任義務。當下我國建筑市場多以招投標方式進行工程招攬、承接,是最為普遍的建筑工程市場競爭形式之一。
建筑施工企業招投標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需要從多方面、多渠道進行合理配置,這樣才能保障招投標工作開展的順利性。但通過分析后發現,其風險出現的主要因素在于當下我國建筑市場招投標工作違規情況增多,導致不能以公平、公正、公開方式進行招投標工作。具體如下:第一、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很多施工企業基于自身利益考慮出發,缺乏最為根本的責任義務,出于對工程項目的獲取,往往采用行賄招投標工作人員進行暗箱操作,導致違規及非法獲取該工程項目。而該施工企業自身資質及能力又偏低,這樣會造成在日后施工過程中問題頻出,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及施工效率,甚至對工程竣工質量也會造成波及影響。第二、肆意招投標、盲目進行,在實際招投標過程中很多施工單位及招投方都不能從工程項目本身、社會影響層面出發,在招投標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投機或短期行為,對施工單位資質、信譽、能力等不能進行全面掌握、系統了解,導致后期施工過程中問題頻出,這就直接影響了工程質量本身的保障提升,即風險出現。
施工企業作為承建工程及招投標的重要主體,需要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面信息了解,這樣才能起到萬事俱備的重要作用[1]。但通過分析后發現,我國很多施工企業都不能對招投標項目進行全面了解,在進行招投標之前主要以項目展示、自身標書形式為主,對其項目工程大體信息進行掌握,如啟動資金、工程規模、施工進度、周期竣工、質量要求等,但對工程前期準備、具體設計方案、中期技術應用、安全管理、成本追加等不了解、不掌握。這樣就造成了盲目性承接情況出現,在后期進行工程施工及管理過程中也會因信息缺乏造成問題頻出,對工程整體進度及質量提升十分不利。
當下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機遇與挑戰緊密相連。在市場經濟中我國建筑市場也受其波動影響。很多承接企業、招標單位都會出現后期工程停工現象,這就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影響、社會影響。造成該現象的重要原因,社會經濟蕭條,這種不確定及突發性風險對施工單位、招標方影響頗大。另外,也會受通貨膨脹造成風險出現,通貨膨脹主要對建筑市場及物價造成影響,招標單位如果缺乏對建筑市場的走訪調查,就無法對當下建筑物價及材料等進行掌握了解,容易導致因通貨膨脹造成的投標單位的經濟損失[2]。
基于當下我國建筑工程企業招標標工作問題頻出,應從法律層面入手,強化政府監督職能,將法律保障與機制落實進行全面貫徹,具體如下:第一、需要對招投標工作人員進行規范管理,幫助其樹立法律意識,將公平、公正、公開的招投標機制進行重新定位。同時,強化法律懲罰機制,對違反招投標規則的問題現象進行有效整理,不能從說服角度層面出發,應該從是保障執行、嚴肅規范出發,將招投標過程可能存在的人為因素進行規避[3]。第二、對招投標工作流程進行優化,如暗箱操作、人情效應、受賄腐敗等,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其存在的風險性進行鑒別,將施工單位及招標單位的二者利益進行保障,將市場化招投標機制進行繼續完善、不斷創新,對招標標工作流程進行精細化監督管理,讓施工單位、招標單位、監理機構對及時介入到其中,對招投標過程、結果等進行透明呈現,并及時將該結果進行社會公布[4]。
招標單位應對項目工程信息數據進行全面披露,將其具體內容與相關數據進行公布,讓競標單位可以最短時間內對其項目工程信息進行掌握了解,而不是片面性、階段性。另外,在該過程中競標施工單位也應該采用主動出擊方式,對可能存在的信息盲點、漏點等進行快速掌握,系統了解,這樣才能起到全面掌握風險信息的重要作用。并根據所掌握的重要數據信息等進行競標書設計,這樣可對自身資金及實力進行充分認識,避免因盲目競標造成的風險問題發生,這種做法也對招標單位十分重要,即雙方利益都得到有效保障。同時,從風險防范角度出發,競標施工單位主要需要掌握的項目信息如下,包括項目工程施工前期準備(資金、圖紙、機械),施工過程中的項目工程具體方案及質量管控標準,施工后期的成本控制及驗收標準等。這樣競標施工單位才能不會因上述問題變動而造成風險發生。
競標施工企業與招標方應對市場經濟變化與問題影響進行側重考慮,風險因素的波及效應進行分析,建筑市場往往受其地緣政治及國際貿易影響,所以,如何對其進行有效風險防范及應對就尤為重要,具體如下:
1) 構建市場變化應對機制,在該過程中需要從長遠戰略角度出發,對市場經濟蕭條現象進行分析研究,根據不同階段時期的波及影響構建風險防范等級,如一級風險、二級風險、三級風險等。
2) 針對通貨膨脹進行合理應對,需要從市場角度出發,對建筑市場價格進行規劃設計,對可能產生的價格波動進行預先掌握,完善招標流程及工作機制。競標施工單位也需要構建通貨膨脹風險應對機制,不斷深化工作流程及責任義務。進行科學造價及成本管控,全面優化其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發生。同時,也應該對相關工程清單工作進行落實,如下:第一、將招標價格進行分析研究,必須保持與施工圖預算差值進行最小化控制。必須對招標價格、施工圖紙及相關要求進行標準。第二、需要將單個投標單價、整體投標單價二者之間的差值作為管控核心,避免其低價競標情況的出現。第三、對把控合同、工程變更等進行優化,對其合同價同結算二者之間的價差值進行有效管控。將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招投標工作進行深化、完善,提升人才在其工作流程中的作用發揮。第四、應該對審價過程進行規范,并加強分布結算流程,將完工工程款項支付作為工作重點。
綜上所述,通過對建筑施工企業招投標風險分析與策略進行研究,從多方面、多角度對當下建筑施工企業招投標風險進行全面闡述。結合實際問題與具體現狀,提出相關優化對策,主要包括加強相關法律層面建設保障招投標工作流程、提升工程項目信息披露讓全面掌握情況、應對市場經濟變化構建風險應對體系等,為建筑施工企業招投標風險有效控制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