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帥
(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0)
預制裝配式建筑已經成為我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預制裝配式建筑能夠滿足人們對建筑的需求,同時保證施工質量與施工效率。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BIM 技術被研發出來,并且被廣泛應用在社會市場各行業中,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也不例外。
預制裝配式建筑是近些年在我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建筑方式,預制裝配式技術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將預制裝配式技術應用在建筑施工中時,需要使用新型、綠色、環保的材料,同時此類材料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促使建成后的建筑能夠達到國家節能減排要求。與此同時,可以將建筑空間無法靈活分割這一問題在最大程度上緩解。預制裝配式建筑相較于傳統建筑而言,自重相對較輕[1]。在進行建筑施工之前,將預制完畢的建筑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然后根據相應的施工計劃與施工方案,展開安裝施工工作。
BIM 技術之所以被廣泛應用在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中,主要是因為其具備自身的優勢與特點。通常表現在以下幾點中:1) 協調性特點。BIM 技術的協調性特點,主要是對項目在施工現場的實施過程進行調節,通過對BIM 技術的應用,完成建筑項目的提前檢測工作。模擬建筑施工處境,從而對項目模型進行擬建[2]。2) 優化性特點。BIM 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不同設計項目階段的優化與完善,發展在不同設計工作階段出現的技術問題,并給出相應調整措施,從而達到節約造價,降低成本的作用。3) 模擬性特點。結合現場環境,對不同施工階段的實際特征進行模擬,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確保施工質量,為后續各項施工工作的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在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材料堆放是預制裝配工程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涉及到許多不同的工作內容,比如,塔吊的旋轉半徑問題、材料運輸車輛線路問題、材料堆放場地問題等。在對此類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要確保與整個施工的其他工作環節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促使各項施工工作的有序進行。通常情況下在施工現場,實際材料堆放場地有限。施工現場PC 構件的堆放,要將材料堆放量與堆放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基于此,要加強對BIM 技術的應用。利用BIM 技術構建場地模型,對實際施工進度以及計劃信息等進行分析與了解,從而將材料放置在適合的位置中,促使各項施工工作的有序進行。
在將BIM 技術應用在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中,為促使各項施工工作的有序進行,可以在碰撞檢測中對BIM 技術進行科學合理利用。在傳統碰撞檢測中使用的是較為傳統的2D 平面圖,雖然能夠達到一定工作效果,但是無法將實際情況直觀展現在工作人員面前。盡管在施工過程中,有著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也難以利用自身的想象力,明確各個構件之間的關系,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出現一系列碰撞問題。基于此,要將BIM 技術應用在碰撞檢測中。使用預制構件的模型以及澆筑好的模型展開碰撞測試工作,了解構件定位會對現場施工帶來怎樣的影響。與此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模型進行調整,這樣可以減少模型模板損耗問題。如果在檢測工作的開展中,面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那么可以通過修改預制構件的方式,為后續施工工作的展開打下基礎。在對預埋管線、板筋進行碰撞測試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管線位置、走向,以及板筋位置走向進行模擬,從而避免材料浪費情況的產生。
在將BIM 技術應用在材料管理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1) 在將采購好的預制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材料堆放之前,需要使用BIM 技術對現場實際場地情況進行分析與了解。這樣才能在將構件采購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采購過量出現無法堆放的情況[3]。2) 在施工工作開展之前,為保證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可以使用BIM 技術對現場施工情況進行分析與了解,從而制定最為合理的施工計劃與施工方案。將不同施工區域的材料采購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保證材料質量。3) 結合施工計劃中的時間段與時間節點,對堆場材料進行判斷,利用BIM 技術對每個時間點的計劃材料用量,與實際之間材料用量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從而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調整,確保施工質量。
綜上所述,BIM 技術對于在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為促使各項施工工作的有序進行,提升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需要施工人員對于BIM 技術能夠有正確認識,明確技術優勢與技術特點,從而將其合理應用在建筑施工中,及時將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更好解決。促使各環節施工工作能夠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為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